白恐受難者故事 照亮窒息黑歷史
《愛的記號》從白恐受難者陳新吉生命故事出發,演出窒息的年代,重現台灣的苦痛歷史。(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我願像落日所映出的餘暉光采,照耀這段黑暗歷史,讓錯誤的歷史不再重演。」只是和朋友在家吃飯,就被誣指捲入「台灣獨立聯盟案」的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新吉,當年和獄友承諾,誰能活著就要把故事傳給後代,他的人生故事宛若白恐年代的縮影,現由海島劇團改編為舞台劇《愛的記號》,本週六、日下午兩點半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演出。
1963年、僅22歲,就因莫須有的叛亂罪名被關押在黑牢中長達5年的陳新吉,回憶當初警總為取得自白書,他多次被疲勞審問48小時未闔眼、被禁食禁水,更透露當時刑求手段,「先是利誘誣陷其他無辜者,謀取刑期減輕,發現沒效後,先讓你赤身裸體,再用濕毛巾不斷抽打下體,另外還得戴上有高頻率音頻的耳機,要讓人精神崩潰。」陳新吉說,被刑求到最後白慘的日光燈都變成一片血紅,刑求中許多人受不了殘酷手段,不是自殺,就是發瘋。
「同房獄友被判死刑,執行當天,獄卒敲他腳鐐的聲音迴盪在監獄裡,但這聲音更敲在每位受難者心裡。」獄中時刻背負死亡壓力的陳新吉,倚靠宗教的力量維繫求生的意志,孰料出獄後是另一重苦難的開始,「我的3位兄長都不敢相認,母親尋我兩年無果,最後精神崩潰。」
畢業於台中二中、來不及完成大學夢就被迫帶著「白色印記」的陳新吉,努力尋找工作,但都因「叛亂犯」的身分導致雇主屢被警察關切,最後只能四處打零工,甚至一度當起抬棺人,這樣的際遇是多數受難者的真實寫照,「人被社會拒絕多次的挫折感,比黑牢還傷。」
陳新吉一度想自殺,但海水淹沒腰際時,他抬眼看到夕陽西沉,絢麗的彩霞讓他感悟,發願要努力活下去,「像落日餘暉照亮白恐歷史,為逝者、不敢言說者說出白恐故事!」後來陳新吉發揮園藝長才,在台電變電所負責花木維修,直到退休。
陳新吉說心裡無恨,但很清楚白恐加害者就是蔣經國,「每年初二,蔣都會親自巡視關押政治犯的監獄,手插腰狀似自得意滿。」甚至他後來也曾遇到當初審判的軍法官,「這位軍法官後來轉當律師,信了基督教,又娶牧師,他稱自己是『平凡邪惡的加害者』,是接到指令才判6位受難者死刑,如果不做,就無法生存。」
陳新吉期待轉型正義落實已久,但遲遲無法盼到,便決定自己來做,不僅寫下回憶錄,和海島劇團完成《愛的記號》,講述小人物如他如你我如何在白恐年代掙扎,「白色恐怖加諸於受難者的苦難,就是種記號,但這記號歷史找不到,只能透過戲劇、文字流傳。」
白恐受難者陳新吉(前)出獄後一度想自殺,後來發願要替因白恐而死去的人找出真相、說出故事。(記者楊媛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