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北門大街風貌 奧地利攝影師用影像紀錄
透過影像和文字,走一趟江山藝改所,看見三百年的北門大街風華,展現溫暖的凝視。(記者洪美秀攝)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凌晨5點、晚間10點的北門大街是什麼樣子?外國人眼中的北門大街是充滿文字與圖像?奧地利籍攝影師葛爾明夏(Michael Geier)獲邀到竹塹古城北門大街,用鏡頭留住不一樣的北門大街古城風貌,他的影像透過同樣是異鄉人的李明俐文字,展現對百年北門大街溫柔的凝視。
8月適逢新竹最熱鬧的竹塹中元城隍祭典,市定古蹟周益記在江山藝改所進行1個月的「溫柔的凝視 影像敘事展」,邀請旅居台灣多年的奧地利籍攝影師葛爾明夏(Michael Geier)到新竹,透過一個月的時間在北門街現地觀察及創作發展,透過策展人李明俐的文字敘述,呈現對北門街現況的凝視。
李明俐用「從時光到時代」、「弦外」、「世界之音」為三大主題,將葛爾明夏近3000張照片濃縮成64張影像,採用影像播放的方式,用8分鐘呈現北門大街24小的風采,有清晨5點的掃街的清潔隊,也有大熱天焚香的信眾,更有夜間宵夜場的人群,搭配北門大街新舊建築融合的特色,述說北門大街300年歷史的璀璨風華和沒落,透過文字和影像,讓人進入時間的長河。
李明俐說,北門大街是條跨越城市發展300年歷史的大街,曾是日用品及農產品交換的集散地,也是許多郊商、地主、仕紳匯聚的大街,更是過去連接昔日設於竹塹的淡水廳衙署及艋舺參將署並經的官道,甚至比台北大稻埕發展來得早,是當時北台灣最重要的經濟與政治大街,郊商、企業家及商號都發跡於此。
市定古蹟周益記屋主周友達說,搬離開北門街這麼多年,北門街和小時候印象中的樣已經有很大不同了,今年1月開始,他進行一連串北門街踏查與訪調,最後以影像合作計畫,將外來者的視角與觀察融合成新的「凝視」。
「我們沒有人見證過兩百年前的大街,但21世紀的現在,不管是新來者還是世代傳承的北門家族,我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與這條街相處。」李明俐與外國攝影師透過影像與文字敘述,讓人看見、閱讀到不一樣的北門大街,也邀請民眾走一趟江山藝改所,發現溫柔的凝視,展期到28日。
李明俐用「從時光到時代」、「弦外」、「世界之音」為三大主題,將葛爾明夏近3000張照片濃縮成64張影像。(記者洪美秀攝)
8月適逢新竹最熱鬧的竹塹中元城隍祭典,市定古蹟周益記在江山藝改所進行1個月的「溫柔的凝視 影像敘事展」。(記者洪美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