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為研發新藥 陳鈴津拎兩皮箱腫瘤切片到華府要錢

新科院士陳鈴津。(記者方賓照攝)

新科院士陳鈴津。(記者方賓照攝)

2016/07/07 18:43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為了做新藥,20年前我拎了兩皮箱的腫瘤切片和病理報告,飛到華府去報告、向美國政府要錢做藥。」中研院新科院士陳鈴津笑說,當年要做的神經母細胞瘤新藥如今終於上市,一路走來相當辛苦。

陳鈴津現職林口長庚醫院暨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兼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專長是腫瘤免疫學與癌症免疫治療,轉譯醫學和臨床癌症學等,如今新當選中研院第31屆院士。

陳鈴津受訪時說,20年前她任職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就想做關於神經母細胞瘤的新藥,但當時苦無大藥廠願意支持,研發之路受阻。

陳鈴津說,美國政府對生醫發展有個優點,若有充足研究且有研發成功的希望,美國政府多願意支持,因此她當時拎了兩個大皮箱,塞滿各種腫瘤切片和斷層圖飛到華府做說明,成功說服政府出資研發新藥,粗估20年來美國政府花費千萬美元以上投資,而新藥日前才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上市。

陳鈴津是小兒科血液、腫瘤專業,她回憶,小時候看著擔任台大小兒科醫師的父親照顧病童心有所感,自己後來也成為小兒科醫師;她感嘆,99歲的父親半年前去世了,不然父親聽到她成為中研院院士一定很高興。

陳鈴津在13年前從美國回台灣,協助中研院基因體中心成立,她回憶,當時連研究空間都沒有,還要從硬體設施蓋起,當時美國同事還問她回台灣都在做什麼,她苦笑說,都在當監工、沒在做研究。

陳鈴津特別擅長用醣分子作新藥研發,和前院長翁啟惠擅長的領域很相像,提及前陣子浩鼎的風波,她說,這其實是社會對生技新藥研發很大的誤解,這些實驗和結果其實都是正面的,且臨床數據不能任意提前公布,社會大眾和媒體應多了解,別因不了解而產生誤解。

新科院士黃正德(左起)、鍾孫霖、陳鈴津、院長廖俊智、副院長王瑜、鄭清水、吳玉山與李琳山一起合影並互相恭喜。(記者方賓照攝)

新科院士黃正德(左起)、鍾孫霖、陳鈴津、院長廖俊智、副院長王瑜、鄭清水、吳玉山與李琳山一起合影並互相恭喜。(記者方賓照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