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 廢液晶面板玻璃也可以點石成金!
廢液晶面板玻璃可製成「奈米孔洞吸附材料」,成為處理重金屬廢水的利器。(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灣首創廢液晶面板回收技術!今環保署與工研院宣布研發出將廢棄液晶面板玻璃,回收後改製為「奈米孔洞吸附材料」的技術,未來可望成為處理重金屬廢水的吸附材料,不僅能達到環境保護,也體現出廢棄物點石成金的循環經濟概念,「從搖籃到搖籃」。
國內液晶面板玻璃至去年為止回收約110萬台,早期國內外均採取堆置或掩埋方式處理,不僅需支付高額的處理費,對環境也產生不良影響。2015年開始,環保署與工研院研發出處理技術,將廢棄面板中的液晶、銦、玻璃予以分離,其中液晶可再製液晶顯示器、節能智慧窗等;銦則可再製為靶材;玻璃則製成奈米孔洞吸附材料,用以處理含重金屬廢水。
環保署表示,過去重金屬廢水使用化學混凝沉澱法或離子交換樹脂進行處理,但處理效果有限,且會製造出重金屬污泥,另外還要支付污泥處理費、廢水處理費等。使用奈米孔洞吸附材料來處理,因為奈米玻璃本身硬度足夠,吸附能力也強,可以在極酸環境下仍能有效吸附重金屬,且不產生污泥,其廢水也可以進行回收,甚至達到放流標準,但成本卻僅10分之1。
根據環保署計算,國內每年回收600公噸的廢液晶面板,約可改質為540公噸奈米孔洞吸附材料,不僅可減少480萬元廢棄物處理成本,也可應用於處理廢鉛蓄電池處理業的含鉛廢水8750公噸及電鍍業的重金屬廢水90萬公噸,且自電鍍廢水回收182公噸重金屬,價值達2687萬元。
這項技術可望商業化普及使用,預計將於明年在彰濱工業區的電鍍專區進行實廠驗證,環署也說,未來甚至可用於被重金屬污染的農地。目前針對此等受污染農地,是以環境控制方式避免污染擴大,未來透過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吸附重金屬,可有效改善農地污染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