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老屋狀況14年後再調查 舊城區4成已變樣
根據調查,舊城區風貌已經有大幅改變。(記者黃文鍠攝)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14年光陰,老城區有什麼變化?古都保存文教再生基金會在91年,曾經調查過台南市中西區老屋情況,時隔14年,去年重啟調查,卻發現在這幾年間,舊城區老屋已經有1成拆除,3成改建,城市的面貌逐漸改變,為了喚起關注,今天特別安排志工導覽,讓民眾關心這些日後也可能佚失的城市風貌。
古都再生保存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世樺指出,文資法規定縣市政府需要清查歷史建物,並且依照法令追蹤,基金會在91年前後受市府委託,清查中西區老建築,當時鎖定在二戰後的房屋,主要區域則是以老屋比較集中的三民及赤崁兩里。
近年來,老屋再利用成為風潮,基金會前年再度普查該區域,赫然發現,街區面貌已經有了相當變化。
顏世樺表示,以三民里為例,這10年間,老屋從180間變成163間,拆除了17間,比例將近一成,而透過整修、改裝,造成老屋風貌改變比例有3成4。在赤崁里部分,雖然沒有明顯拆除情況,但老屋風貌改變比例則達5成7,顯見老市區也正一點一滴地慢慢改變。
分析老屋消失的原因,除了因無人整理、為了避免困擾乾脆拆除以外,屋主賣掉土地拆除,甚至擔心變成古蹟自行拆毀情況都有,顯見雖然老屋再利用蔚為風潮,但還是有不少老屋面臨保存問題。
再深入分析發現,單單這個區域,老屋再利用數量就高達30至40棟,而絕大多數都是用以營業,店家是否能融入社區氛圍,以及對老街區帶來怎樣的衝擊,都有待觀察。
顏世樺強調,城市一直演變,相關的統計調查也應持續滾動進行,才能找出變化脈絡,為此特別舉辦老街區導覽,由志工帶領民眾走訪變遷的街區,雖然昨日氣溫相當低,但仍吸引不少民眾前往參與,用行動關心自己的城市。
中西區老建築變化比例將近5成。(記者黃文鍠攝)
民眾冒著低溫,關心城市面貌的變化。(記者黃文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