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基隆北方3島英文怪名 原來是他取的...

花瓶嶼的英文名字為「尖頂島」(Pinnacle I.),由19世紀1名英國船長所命名。(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花瓶嶼的英文名字為「尖頂島」(Pinnacle I.),由19世紀1名英國船長所命名。(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2015/09/24 20:4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基隆北方有3座離島,由南往北分別是花瓶嶼、棉花嶼及彭佳嶼。在維基百科與19世紀地圖中,都可以找到3座小島的英文名字分別為「尖頂島」(Pinnacle I.)、「危崖島」(Crag I.)與「阿金庫爾島」(Agincourt I.)。但為何會有這些怪異的名字,全是源於19世紀1名英國船長所命名。

根據《民報》報導指出,1860年代英國與俄羅斯正值衝突,1856年英國贏得克里米亞戰爭,戰敗的俄羅斯東擴接近英國在伊朗與印度的勢力範圍,還趁著英法聯軍作戰取得遠東港口海參崴。

所以英國政府決定在亞洲扶植政權與俄羅斯對抗,剛好1863年英薩戰爭爆發,使英國見識到薩摩藩(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屬地,位於九州西南部)的實力,所以英國就順勢扶植日本成為對抗俄羅斯的亞洲盟國。為了支援日本這個新盟國,皇家海軍派出數艘軍艦前往亞洲,收集英國到東南亞、再經過中國沿海抵達日本的航道水文資料。

1866年皇家海軍小型砲艦「巨蛇號」(HMS Serpent)在艦長查理.布勒克(Charles J. Bullock)指揮下,從英國航向日本廣島沿途進行海洋探測。巨蛇號的船醫兼自然學家卡斯伯.科林伍德(Cuthbert Collingwood)根據這趟旅行的所見所聞寫成一本遊記,於1868年出版《自然學家漫談中國海岸》。

該書第8章《福爾摩沙東北方諸島》描述1866年6月巨蛇號從基隆港出發,準備調查基隆東北方約180英哩一帶海域,巨蛇號出海沒多久陸續發現3個小島,就是花瓶嶼、棉花嶼及彭佳嶼。艦上人員只知彭佳嶼已標在海圖上,其他2個小島從未在海圖出現過,所以經例行探測小島四周海域後,也登上棉花嶼及彭佳嶼實地觀察。

布勒克艦長可能在這趟任務中為3個小島命名,花瓶嶼外型如針突出於海面上,命名為「尖頂島」,棉花嶼四周大部份是懸崖峭壁,命名為「危崖島」,面積最大的彭佳嶼則以法國鄉村「阿金庫爾」命名。阿金庫爾在今日法國加萊海峽,1415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曾親率軍隊擊敗法蘭西大軍,因此阿金庫爾為英國人所熟知。

其實,彭佳嶼18世紀中到19世紀初 歐美各國的海圖上,大部份都標為「Pong-kia-chan」,也就是「彭佳山」的發音。而英國海軍可能為了方便海員們記住這座島,才將彭佳嶼重新命名為阿金庫爾島。往後近150年歐美各國的海圖上,基隆北方3島大都標示著布勒克艦長當年所取的洋名。

棉花嶼的英文名字為「危崖島」(Crag I.),由19世紀一名英國船長所命名。(基隆市政府提供)

棉花嶼的英文名字為「危崖島」(Crag I.),由19世紀一名英國船長所命名。(基隆市政府提供)

彭佳嶼的英文名字為「「阿金庫爾島」(Agincourt I.),由19世紀1名英國船長所命名。(基隆市政府提供)

彭佳嶼的英文名字為「「阿金庫爾島」(Agincourt I.),由19世紀1名英國船長所命名。(基隆市政府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