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馬修連恩 用台灣原民歌聲創「音樂雕塑」

粉絲們或坐、或站在加拿大裔美籍音樂創作者馬修連恩所創作的「音樂雕塑」下,仔細欣賞布農族的「八部合音」。(記者黃美珠攝)

粉絲們或坐、或站在加拿大裔美籍音樂創作者馬修連恩所創作的「音樂雕塑」下,仔細欣賞布農族的「八部合音」。(記者黃美珠攝)

2015/09/16 16:07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音樂也可以雕塑後再被拿來展出?

這個創舉來自加拿大裔美籍音樂創作者馬修連恩,他用5年時間,利用16支特製的麥克風收錄台東胡天國、劉金蕉夫妻等16名布農族人,吟唱該族特有又名「小米豐收歌」的「八部合音」傳統祭典音樂,經以16個揚聲器打造1個周長16公尺大圓的展演空間後,讓每個歌者的聲音不互相影響下一起展演。馬修連恩把這個藝術創作命名為「Consonance音樂雕塑」。

特別的是,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局長蔡榮光邀請下,馬修連恩又把這個「音樂雕塑」跟4名來自荷蘭、比利時的油畫家或是攝影家一起用「聲音繪畫共鳴展」的方式,即日起到10月4日於新竹縣美術館「首發」亮相。

今天早上馬修連恩跟實際策展人、荷蘭籍的台北賀裴爾藝廊負責人Per Van Der Horst夫婦,以及從台東崁頂部落千里迢迢趕到新竹縣一起共襄盛舉的布農族部落音樂傳承者胡天國、劉金蕉夫婦替這個聯展造勢。

馬修連恩說,我們欣賞畫作,很容易透過色彩重新構築一種對生命的觀點,相對來說,音樂則顯得空靈而難以捉摸。

然而音樂一如我們生活中其他可看見、可碰觸的任何東西一樣真實存在,所以他用5年的時間構思如何透過立體空間的形式去表達聲音,最後才出現了這次「音樂雕塑」的展出空間,讓聆聽者可以在他的作品可及範圍內四處移動,經由16個不同的揚聲器,聽到他用多聲道錄下16名歌者,卻是各自透過不同個揚聲器傳送出來的各自的歌聲。

相關影音

加拿大裔美籍音樂創作人馬修連恩(右2)站在他的「音樂雕塑」作品下,跟參觀者說明其創作理念。(記者黃美珠攝)

加拿大裔美籍音樂創作人馬修連恩(右2)站在他的「音樂雕塑」作品下,跟參觀者說明其創作理念。(記者黃美珠攝)

音樂創作人馬修連恩(後右)跟布農族人胡天國(前右2)、劉金蕉(前右3)、以及策展人賀裴爾(前右)等今天一起在新竹縣,替首見的「聲音繪畫共鳴展」造勢。(記者黃美珠攝)

音樂創作人馬修連恩(後右)跟布農族人胡天國(前右2)、劉金蕉(前右3)、以及策展人賀裴爾(前右)等今天一起在新竹縣,替首見的「聲音繪畫共鳴展」造勢。(記者黃美珠攝)

來自台東崁頂部落的布農族人胡天國、劉金蕉夫妻當場清唱「飲酒歌」。(記者黃美珠攝)

來自台東崁頂部落的布農族人胡天國、劉金蕉夫妻當場清唱「飲酒歌」。(記者黃美珠攝)

荷蘭拼貼油畫家海羅德.林克爾的作品,也在現場跟馬修連恩的「音樂雕塑」爭輝。(記者黃美珠攝)

荷蘭拼貼油畫家海羅德.林克爾的作品,也在現場跟馬修連恩的「音樂雕塑」爭輝。(記者黃美珠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