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花蓮出養童 8年42人找到新家

    兒福聯盟今日下午在花蓮文創園區免費播映紀錄片《嗨!寶貝》,藉由四段故事,建立國人「愛能接棒」的「收、出養」觀念。(記者王峻祺攝)

    兒福聯盟今日下午在花蓮文創園區免費播映紀錄片《嗨!寶貝》,藉由四段故事,建立國人「愛能接棒」的「收、出養」觀念。(記者王峻祺攝)

    2015/09/12 17:46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2007年迄今,花蓮縣每年至少有30件出養諮詢案例,平均每月就有2.5個孩子在找「家」,兒童福利聯盟花蓮工作站8年來已協助42名出養童回歸穩定新家。組長苗元紅說,台灣雖已面臨少子化,但收養人數卻始終趕不上出養童數,國情觀念還需建立!

    多數國內民眾對於「收、出養」觀念始終陌生,更因民情導致出養童沒人收養,最後「無家的孩子」只能進育幼院長大成人;亦或宛如《星星知我心》翻版,捨不得放手出養親身骨肉,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花蓮縣每年約有30件出養諮詢案例,兒福聯盟花蓮工作站8年來成功媒合42人,其中2人更出養國外,為讓民眾更加認識「收、出養」議題,今日兒福聯盟在花蓮文創園區免費播映,由導演黃嘉俊拍攝的台灣第一部探討親子血緣收出養紀錄片《嗨!寶貝》,藉由四段故事,建立國人「愛能接棒」的觀念。

    兒福聯盟花蓮工作站組長苗元紅說,國內「收、出養」制度雖健全,但收養人數卻不及出養童數,問題多出在「保守觀念」,多數收養方最大主因還是會介意與收養童間毫無血緣關係,盡可能嘗試人工受孕失敗後,才會選擇收養階段。

    她指出,美國、瑞典及澳洲等地,則因國情開放,「收、出養」觀念健全,甚至如有經濟能力,仍願意收養特殊背景孩童,但礙於台灣法規限制,目前出養童還須先以國內媒合為優先。

    苗元紅表示,黃金出養期通常為0至3歲,花蓮雖也曾有8歲以上孩童成功出養,但為了能夠盡早讓孩子適應新環境,機構多會在黃金期前,努力將孩子媒合成功,讓這群失根的孩子得以早日「回家」。

    兒福聯盟今日下午在花蓮文創園區免費播映紀錄片《嗨!寶貝》,藉由四段故事,建立國人「愛能接棒」的「收、出養」觀念。(記者王峻祺攝)

    兒福聯盟今日下午在花蓮文創園區免費播映紀錄片《嗨!寶貝》,藉由四段故事,建立國人「愛能接棒」的「收、出養」觀念。(記者王峻祺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