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失智變錐體外症候群 用藥見招拆招

2024/03/19 05:30

▲當失智症患者出現精神症狀時,可能要考慮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羅彥宇

記性變差是失智症的常見症狀,不過真正會讓照顧者棘手的,是精神症狀的處理,例如妄想、幻覺、遊走、易怒。黃先生今年78歲,自從3年前初次診斷失智症,就不斷出現妄想與暴躁的情緒,我們也很早就注意到這個照顧問題,所以不得不加上抗精神病藥物「喹硫平」(quetiapine,成分名)。

遊走、易怒 抗精神病藥物安撫

黃先生的女兒說:「我們用喹硫平已經一年多了,從剛開始的低劑量25毫克,加到現在已經100毫克,似乎越來越沒有作用。」我跟她解釋:「我們排除了急性譫妄的前提下,有時候也不得不試試看別的抗精神病藥。」我選了利培酮(risperidone)這種藥,因為院內的處方有滴劑的劑型,可以用在吞嚥困難或完全不配合吞藥的病人。1週過後,效果奇佳,黃先生的情緒整個穩定下來,睡眠安穩,不再爆衝,甚至可以配合去日照據點活動,對於照顧者來說也是鬆了一口氣,因此處方就回到了3個月一輪的長期處方箋。

使用1年藥效減 換藥不再爆衝

不料,過了1個月,黃先生的女兒就攙扶著她父親進來診間,說道:「他是沒有再大發雷霆了,可是這禮拜開始腳步變得很沉重,走路都用拖的,半夜也是睡到不省人事,甚至有好幾次尿褲子,白天去日照的時候都沒精神,還會一直流口水。」

多巴胺分泌受阻 動作迴路遲緩

我立刻警覺到可能是利培酮的副作用,這類的抗精神病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拮抗了多巴胺的受體,而多巴胺卻是動作控制迴路上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巴金森氏症就是神經退化多巴胺分泌不足。所以黃先生極有可能是吃藥導致的巴金森氏症,舊時又稱作錐體外症候群。

動作控制、認知行為 如蹺蹺板兩端

我向黃先生的女兒解釋,有一群失智症病人,動作控制和認知行為像是蹺蹺板的兩端:當精神行為控制下來時,就會動作緩慢僵硬,而當藥物作用減輕,動作靈活度恢復時,又會開始情緒激動或出現妄想。我們當下決定將利培酮暫停,回到之前的喹硫平。又過了1週,走路的功能總算是有進步了,每天去日照據點的作息依舊,反應雖然遲緩,但不影響飲食或睡眠。

錐體外症候群是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副作用,臨床的特徵跟巴金森症類似。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是一個不得已的手段,並不會延緩退化或改善神經功能,失智症的神經退化是一個動態的歷程,所以沒有固定的處方,也沒有所謂最好的藥,所以照顧者的秘訣往往在於見機行事、見招拆招。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醫學小辭典─錐體外症候群

錐體外症候群(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是指肌肉緊縮扭曲、表情呆滯、口水分泌增加、肢體僵硬、走路小碎步等動作障礙,嚴重者會有急性的眼球歪斜、牙關緊閉、全身軀幹僵直。

多數與藥物副作用有關,常見的誘發藥物為:抗精神病藥(特別是第一代的haloperidol)、含有prochlorperazine成分的止吐藥、含有metoclopramide的胃腸藥。並非每個人用藥都會出現錐體外症候群,而急性發作時,可到急診注射拮抗劑。(文/羅彥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