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藥物難以控制 巴金森氏症可考慮DBS手術

2024/03/03 05:30

▲動手畫畫或做手工藝都能訓練活動力及避免心理生病;圖為情境照。(照片提供/鄭均洹)

文/鄭均洹

65歲蔡先生(化名)手腳顫抖、僵硬、動作遲緩、步態不穩,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已有10年,他接受神經內科醫師的門診追蹤、藥物治療,近來覺得藥效越來越不穩定,生活自理能力變差,於是神經內科轉給神經外科評估進一步的治療;經各項評估後決定進行深部腦刺激晶片(脈衝產生器)植入術來改善病人的病情。

深部腦刺激晶片全套醫材 已納入健保

原則上,植入深部腦刺激脈衝產生器後,神經內科藥量可以減少,也減少高劑量藥物的副作用,術後運動症狀也會有明顯進步。目前巴金森氏症病人執行深部腦刺激術治療必須使用的全套醫材,皆已納入健保。

巴金森氏症於1817年由英國醫師詹姆士巴金森發表,後來經過一系列的醫學研究,把這種動作障礙疾病,定名為巴金森氏症,診斷方式由臨床症狀:1.顫抖、2.動作遲緩、3.僵硬、4.步態不穩,假使4個症狀中有2個以上,就可以下巴金森症候群(Parkinsonism)的診斷。

不過,巴金森症候群約有80%是巴金森氏症,另20%則有其他的可能,如:多次腦中風、小腦退化、基底核疾病,症狀都會很像,一般要經過神經內科醫師的門診,經過問診、調整藥物、臨床的變化,甚至影像學檢查,最後才能確定診斷為巴金森氏症。

一般而言,如果藥物調整可以控制病情,90%以上的病人都是以藥物治療,如超過5年以上,左旋多巴胺的每日劑量超過1000-1200毫克,其他相關的藥物也無法有效控制,就要考慮深部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晶片(俗稱脈衝產生器、電池)植入手術的時機,藉由電刺激調節視丘下核的異常活性,控制不正常的腦神經訊號,達到運動症狀的控制。

巴金森氏症成因主要是大腦基底核和黑質神經系統衰退,腦部多巴胺產生不足而造成運動障礙,所以非黑質緻密部退化的巴金森症候群,就不是深部腦刺激晶片植入適合的個案。

在巴金森病人中,約有1-5%症狀嚴重,藥物難以控制,會進行到需要DBS手術的程度,因此,病人最好是固定在一位神經內科醫師追蹤,由醫師來評估確定是否需要手術來改善病況。

巴金森氏症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不少病人宅在家鬱鬱寡歡,希望病人至少能動動手,如畫畫或做手工藝,除了可訓練自己,也能避免心理跟著生病。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外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