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權南海角力 進入關鍵期
美軍驅逐艦「拉森號」駛進中國在南海的人造島礁的十二浬範圍內。(路透)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隨著美軍驅逐艦「拉森號」駛進中國在南海的人造島礁的十二浬範圍內,新舊強權在南海的角力也進入難以挽回的關鍵時刻。儘管美中對峙難以避免,但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布朗指出,雙方在權衡彼此利益與可能得付出的代價後,應該不會爆發全面衝突,畢竟兩國並非敵人,雖在戰略上較勁,但並非冷戰復辟,遑論美中經貿關係密切,以及還得在多項全球議題上合作。
華府派艦是場下重本的豪賭
中方迄昨的反應僅止於口頭放話與派艦監視,未見九月間中國軍機攔截美國間諜機時,進行滾筒翻轉並展露飛彈的躁進之舉;相較之下,華府派艦則是一場下了重本的豪賭,攸關美國未來能否繼續維持亞太強權地位,以及對亞太盟邦安全保證的信譽,在在都與中國日益壯大的軍事力量息息相關,此外恐怕還得背負領土爭議應依法而非脅迫來解決的罵名。
平心而論,中國人造島礁的軍事價值有限,但卻是北京推翻以美為首區域秩序的一大籌碼,盼藉此衝破美國從朝鮮半島、日本到菲律賓所設下的封鎖線,更是習近平主政中國後積極彰顯的民族主義的象徵。
南海人造島礁雖是近來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中國其實籌謀醞釀多年,轉捩點是○八年由華爾街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機;北京當局當時認定,美國已由盛轉衰,中國崛起指日可待。即便美國經濟稍後逐漸復甦,但仍深陷中東危機泥淖,又無力解決自身預算困境,中國自是有恃無恐,威脅其鄰國接受亞太將進入新的權力平衡。但中國做得太過火,不但令鄰國緊張,也坐實美國戰略確實必須「將軸心轉向亞洲」。
布朗認為,在逐漸升高的南海緊張情勢中,華府應審慎為之,切勿得寸進尺,畢竟美國的亞太盟友不願在全面衝突中選邊站;儘管美國總能在衝突中勝出,但面對實力擴張的中國海軍及其飛彈,勢必仍得付出慘痛代價。
專家籲美審慎 勿得寸進尺
至於中國,倘若南海爆發全面軍事衝突,大量石油與原料進口都仰賴這條重要水道的北京當局,也會蒙受重大損失,遑論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國際戰略佈局能否成功,端賴亞太鄰國是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