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歷史教科書17年 薛化元堅持不能無中生有
政大台史所所長薛化元。(資料照)
記者林曉雲/專訪
「高中生的歷史課本不能太繁瑣,重要是讓高中生知道『大的脈絡』,知道台灣遇過哪些根本問題?不要讓孩子們以為很多事是天上掉下來般理所當然,要知道過去發生什麼事,才知道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堅持了十七年,編寫了三本高中歷史教科書,政大台史所所長薛化元最高興的事是:「我的孩子也是讀我寫的教科書。」
薛化元認為,整個戰後台灣史有兩個重要脈動,第一個是從日治時代以來,台灣「縱的繼承」,第二個是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從中國引進各項「橫的移植」,「存在的未必合理,合理的未必存在。」做為歷史學者,「有和沒有」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能無中生有,這是編撰教科書的基本態度。
台灣文化有多個來源,內容多元,喜不喜歡是另一件事,歷史課本的責任就是讓大家知道真相,例如,戰後台灣曾發生台灣文學和中國文學異同的論戰,但在當時政府大力強推之下,中國文化一度成為主流,這就是要讓學生知道的事實。
此外,以前課本都寫清朝一八八五年下令台灣建省,但薛化元卻堅持應從一八八八年清代台灣巡撫的大印啟用算起,現在所有的教科書都跟進採用一八八八年。
編寫教科書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字數有限,該如何取捨?薛化元表示,台灣史的內容還要通過國教院審查,但編者有學術專業的堅持,有些內容被迫刪掉,他就要設法為這些珍貴內容找容身之處,不管是放入老師手冊或備課講義中都好,求的就是讓學生最後能明白。
以前專心寫史,最近卻跳出來反對黑箱課綱,原因很簡單,「微調課綱的成員少了台灣史專業教師,專業意見也沒被採納,公民科的內容更是大幅修掉白色恐怖和人民自決等關鍵內容,問題很多。程序上,問題更大。公聽會通知倉促,有的學科中心連正式公文都沒收到,教師來不及報名,事先不知道微調課綱的內容,會場也沒有提供完整的課綱。行政作業更是迅雷不及掩耳。如果這樣修是可以的,豈不是誰執政都可以任意修嗎?」看到政府這麼惡搞,薛化元無奈表示:「最近在認真思考還要不要再繼續寫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