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聽國會爭議延燒 馬急著轉移焦點
記者蘇永耀/特稿
馬英九發動「鍘王」政爭,起初以為可趁王金平出國時「快刀」剷除政敵,沒想到偷雞不著蝕把米,自己捲入更嚴重的違法洩密問題;而且對為何出現「監聽國會」仍含糊以對,這些大是大非,馬怎不快給全民一個交代。
政局動盪超過一個月,馬英九還苦思不解,為何他的特偵組都拿出監聽國會議長及在野黨鞭的司法關說內容,民眾不僅不買單,甚至直接將他貶為九趴總統,連幕僚都慨嘆挺主子需要傻氣,搞到最後,就剩馬家人最支持他。
或許是法律沒念熟透,總統作為憲政機關,憲法四十四條已清楚規定,當面臨院與院間的爭執,總統得召集院長會商解決之。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總統要作為憲政秩序及國家政局的安定者,而不是亂局的始作俑者。但馬英九顯然反其道而行,拿到一份濫權監聽的情資,且在案件還未簽結前,就見獵心喜與心腹分享,並急於對國會議長發動政爭,行政院長也跟著加碼狠話批判,致使五院中最重要的兩院陷入戰火及僵局,馬難辭其咎。
甚者,當證據指向配合政爭的特偵組,發生掛線監聽國會的天大醜聞,馬陣營在法律戰也連兩敗,社會對馬假大是大非,大搞政治惡鬥之實,已有了更清晰的圖像與判斷。
台灣眼前的民主危機,不光是馬鬥王要如何終局,監聽國會一事更是重大。
但看馬動作頻頻,從江揆主動要見王,當放棄再抗告,又致電藍委放話要王停止訴訟,試圖把焦點拉回馬王是戰是和的政爭話題,刻意轉移外界對「監聽國會」的聚焦。
監聽國會是證據確鑿,再怎麼自圓其說,也難以取信國人。然而,從不見馬英九公開嚴厲譴責,相較之前對王的疾言厲色,顯有兩套標準;加上馬本人與檢察總長不尋常地緊密互動,監聽國會一事遲未釐清,馬此時卻急於想要模糊焦點,法務部也配合定調此乃「誤聽」,大事想化小,這背後或有更啟人疑竇的不可說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