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WHO警告:講手機恐致腦癌

2011/06/02 06:00

〔編譯管淑平、魏怡嘉/綜合報導〕小心,打手機可能會增加罹腦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顧問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指出,使用手機可能增加罹腦癌風險,手機應列入與殺蟲劑DDT、汽車廢氣同級的「可能致癌因子」。

專家促列第二級B類可能致癌因子

專家建議,以簡訊或免持裝置取代直接將手機拿在耳邊講電話,可降低手機輻射暴露量。這是目前針對手機是否增加罹癌風險的所有相關文獻,所做的第一份科學評估。

由三十一名來自十四國的科學家組成的IARC,會後宣布因手機產生的無線射頻電磁場可能致人罹癌,專家認為應將其列入該組織致癌物分級表的第二級B類(Group 2B)「對人類為可能致癌因子」。

最重度使用者罹膠質瘤風險增40%

IARC並未進行新的研究,而是評估既有的流行病學研究成果。IARC主席、南加大流行病學家薩梅特說,資料指出手機使用者罹患惡性腦瘤「膠質瘤」增加,尤其是其中兩份時間橫跨十年的最大型相關研究顯示,「最重度使用者」罹癌風險更高,這些研究部分個案在十年期間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三十分鐘。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補充,根據IARC去年發表,最重度使用者罹患腦瘤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增加四十%。

報告主筆史特拉夫指出,證據顯示膠質瘤和非惡性的聽覺神經瘤罹患率增加,「但目前並未明確證實使用手機確實致人罹癌。」「如果用簡訊、或者免手持裝置通話,很明顯地可降低暴露量至少一個級數」,或者十倍。

IARC致癌物分級表根據對人類致癌風險,從高到低分為一到四級共五類,第一級為確定致癌因子,如戴奧辛、石棉,第二級A類為很可能致癌因子,第二級B類為可能致癌因子;第二級B類包括DDT、汽車廢氣、鉛等二百四十種物質,其中有兩種人們熟悉的食物:醃漬蔬菜和咖啡,這兩種食物也被無線通訊產業團體「全球無線通訊產業協會」(CITA)拿來反駁IARC的結論。目前全球共有五十億台手機在使用中。

北榮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WHO的聲明主要是延續去年IARC彙整十三個國家的研究報告,對於這個議題並沒有新的發現,亦未證實講手機會罹患腦癌,只是重申支持對手機高使用族群做進一步追蹤。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