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國茉莉花革命 美大使現身後快閃

透過網路動員,中國全國十三座城市二十日同步舉行「茉莉花革命」響應行動,北京一名響應集會的民眾表示,「這次口號為茉莉花,下次就是玫瑰花。」圖為上海警方在市中心和平戲院前帶走一名前來參加活動的男子。(資料照,路透)

透過網路動員,中國全國十三座城市二十日同步舉行「茉莉花革命」響應行動,北京一名響應集會的民眾表示,「這次口號為茉莉花,下次就是玫瑰花。」圖為上海警方在市中心和平戲院前帶走一名前來參加活動的男子。(資料照,路透)

2011/02/22 06:00

〔編譯魏國金、林翠儀/綜合報導〕中國國家媒體二十一日將前一天的「茉莉花革命」網路串聯行動蔑稱為「表演藝術」,但在博訊網發起這項活動的網友呼籲,這次無法成功組織示威的城市民眾,可自行嘗試每逢週日下午二時再進行集會。美國駐北京大使洪博培也因現身這項被中國官方事前警告、事後奚落的行動而引起關注,洪博培在被認出後快步離開,據悉他是不滿中國對網路的控管。

洪博培不滿中國管控網路

這波「茉莉花革命」行動也引起日本高度關注。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二十一日表示,日本政府正蒐集相關情報,密切注意事態發展。對於一名日本駐瀋陽外館人員,二十日疑似因接近群眾集會地點遭到中國警方帶回,並拘留近一小時一事,枝野表示,日本已向中國提出抗議,遼寧省也向日方道歉。他並強調,希望全世界每個人,都能獲得民主政治體制和言論自由保障。

網友強調圍觀就是種力量

香港明報二十一日報導,北京一名響應該群眾集會的王姓民眾說,二十多年來北京終於再現民眾自發性的聚集,以後每月將選擇一個週末下午聚會,「這次在王府井,下次選擇西單的廣場,這次口號為茉莉花,下次就是玫瑰花。」報導說,也有網友呼籲圍觀,因為「圍觀就是一種力量,即使最後沒達到目的,自由的種子也已廣播人心。」

上海的維權人士則透露,上海公安在十九日晚間就一一拜訪經常上北京請願的市民,要求他們二十日不要外出,否則「去了你們吃苦頭」。

在上海、北京,當局派出大批警力在集會場所戒備,明報報導指出,在集會開始不久,就有三名上海市民因呼口號而被公安揪著頭髮帶走,路過的年長者反應︰「沒看到他們做什麼啊,不講法治!一黨專政,鎮壓老百姓!」結果也被帶走,多名民眾高呼「放人!」

北京社會批評家、學者崔衛平透露,當局不許她二十日外出,但她認為「茉莉花革命」集會稱不上嚴肅的計畫,「而比較像表演或噱頭,但當局似乎只是去禁閉任何他們想得到的人,…這場週末的演出顯示他們的控制太強。」

中媒譏諷行動是表演藝術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則對這起群眾運動措辭較慎重,承認民眾對通膨、土地爭議、貧富不均擴大與公部門貪污猖獗的失望與關切,與撼動阿拉伯世界的導火線類似。該報社論指出,很多人相信中國能在穩定及和平中完成社會轉型。但不盡然如此,若公共管理失效,社會將陷動亂。中國官方二十一日持續封鎖中文「茉莉花」有關的網路搜尋。

美國駐中國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資料照,彭博社)據傳廿日也現身北京「茉莉花革命」的集結現場,但在被認出後隨即離開。

美國駐中國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資料照,彭博社)據傳廿日也現身北京「茉莉花革命」的集結現場,但在被認出後隨即離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