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臺北市 12-13 ℃

東港溪流域 鱷魚群橫行

在獨臂鱷王阿林仔的帶領下,民眾組成抓鱷特攻隊,利用深夜到東港溪抓鱷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順利將鱷魚抓上岸。(記者葉永騫攝)

在獨臂鱷王阿林仔的帶領下,民眾組成抓鱷特攻隊,利用深夜到東港溪抓鱷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順利將鱷魚抓上岸。(記者葉永騫攝)

2010/09/29 06:00

〔記者葉永騫/屏東報導〕請注意!屏東縣東港溪近年有鱷魚成群出沒,這個月還咬傷人,若任其棲息繁殖,東港溪有可能淪為台灣第一條鱷魚溪!

據悉,東港溪流域近年頻頻出現鱷魚蹤跡,包括新園、崁頂、竹田、萬巒、萬丹、內埔、潮州都有,有無可能沿流域構築勢力範圍,令人憂心。

據悉,咬傷人的應是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凱門眼鏡鱷」,體長約一到三公尺,會上岸爬到溪邊的農田,專家呼籲農家記得「打草驚『鱷』」,先驚走牠,以免無預警之下被咬。

出沒傷人 民眾自組特攻隊抓兇

本月有人在東港溪崁頂段撿拾蝸牛時,在溪旁遭鱷魚咬傷手臂,引起地方騷動;前天深夜,外號「獨臂鱷王」的「阿林仔」黃盛松組成「抓鱷特攻隊」,摸黑挺進東港溪崁頂段,將燈光打向溪面,透過鱷魚眼睛對光的反射亮點,赫見溪面浮著三尾鱷魚,但溪畔雜草叢生,到處泥濘,寸步難行,一有動靜,鱷魚就竄入水中,捕捉困難。

歷三個小時埋伏,好不容易逮到第一尾,用膠帶將牠的嘴巴和眼睛封纏,再隔一小時捕獲第二尾,經檢視,兩尾凱門眼鏡鱷分別有一公尺卅三公分、一公尺廿三公分,約十七台斤重,因無腳環,顯示牠們應是在野外繁殖長大的第二代或第三代。

雖抓得兩鱷,但過程耗時費力,眾人累得站不起來,成員陳光亨說,沒想到這麼辛苦,女成員李秋誼的鞋子也陷入泥巴,不知去向,她直呼太累,下次不來了。

逮獲2隻 腳上並未釘識別腳環

「阿林仔」說,令他驚悚的是,搜捕過程中,燈光照射水面時曾反射出一閃一閃,細看竟是成群鱷魚;他說,鱷蹤遍佈東港溪,從萬巒、內埔、潮州、竹田、萬丹、崁頂、新園都有,目前溪中仍有不少鱷魚,到溪邊活動得特別小心。

群鱷究竟從何而來?據悉,二○○五年發生的「六一二水災」,造成東港溪一戶鱷魚養殖場流失卅尾凱門眼鏡鱷,群鱷游進東港溪,從此屢屢有人目睹鱷魚在溪裡「虎視眈眈」,當年「阿林仔」只憑單臂就抓了十七尾,都有腳環,「獨臂鱷王」之名遂不脛而走。

照理,逃鱷應只剩十三尾,但二○○六年有兩名捕鱷專家,連續三天捕獲近廿尾凱門眼鏡鱷,最大體長超過一公尺,而其腳環編號與前一年捕獲的相當接近,研判是同一個養殖場游失的鱷魚。因捕鱷總數已超出流失的卅尾,究竟是流失數量不只此數,還是逃鱷在一年內就適應環境而產卵,繁衍出下一代,不得而知。

繁殖成群 學者籲縣府速清除

接著,今年一月又有人捕獲一尾成年母鱷,這回已無腳環,研判已是野外繁殖的第二代,換句話說,東港溪的鱷魚恐怕已「落地生根」了。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主任裴家騏認為,凱門眼鏡鱷是外來種,原不適合在東港溪繁殖,但歷經五年可能已適應環境,繁殖率也會提高,縣府應儘速清除,一旦鱷魚大量繁殖,屆時問題就大條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