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學者首度發現 颱風會引發慢地震

2009/06/11 06:00

有助避免大地震發生

〔記者林嘉琪、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颱風會引發慢地震,卻可能減少了大地震一次大爆發時所帶來的損害。

台灣科學家、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劉啟清研究團隊,在台灣東部首度監測到慢地震訊息,並發現慢地震往往伴隨颱風來襲而發生,這種長期而緩慢的地殼破裂,有助於釋放大地震的能量。

劉啟清表示,人們一直以為地震和颱風是兩個不同的自然現象,都會造成傷害,但是這個研究證實颱風發生其實有助於減輕地震帶來的損害。

所謂慢地震是包括低頻地震、超低頻地震、深部不連續顫動地震、緩移地震及靜默地震等,都被統稱為「慢地震」,其形成主因與剪切滑移相關,特徵就是發震持續時間較長。

這篇獨步全球、在英國「自然」期刊發表的論文指出,每年侵襲台灣的颱風或許在地震活動上扮演了壓力閥的角色,會引發長時間而緩慢釋放能量的「慢地震」,這或許反而讓台灣免於受到可能造成摧毀性災難的大地震侵襲。

以數天或數小時釋壓

劉啟清與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地質學家林德(Alan Linde)合作進行的這項研究,在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的台灣東部,地下兩百到兩百七十公尺深處鑿孔擺放「井下應變儀」,觀測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情況,結果監測到慢地震訊息,劉啟清說,一般地震發生所引起的地盤振動可藉著地震儀觀測,但是時時發生在自然環境周遭的慢地震卻因為緩慢、微量,無法被發現及記錄。

慢地震的斷層能量以數小時、數天緩慢釋放,而非突然的劇烈活動,研究進行的五年期間記錄到二十場這種慢地震,其中十一場剛好碰到颱風,而且比其他的慢地震還要強烈、地震波形更複雜,研究證實颱風與慢地震的相關性。

報告共同作者林德表示:「這些資料明確指出颱風是這些慢地震的促發因子。他們出於偶然碰巧一起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扮演陸地斷層壓力閥

研究指出,颱風造成大氣壓力降低,減輕斷層上陸地壓力,結果斷層的一邊微微升起,釋放出斷層內累積的壓力。

研究推論,颱風對於存在於海床的斷層並不具這種促發地震的作用,因為海床斷層壓力差會被海水抵銷。

林德說,日本西南部的南開海槽也同樣位於菲律賓和歐亞板塊聚合帶,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以每年四公分速度聚合,約是台灣板塊聚合活動量的一半,理論上來說,台灣因為滑動量較大,應該比南開海槽更容易發生大地震,但是紀錄顯示並非如此,反而是南開海槽平均每一百到一百五十年會發生規模八的大地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