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台交流協會掛牌》日本奪回「一中」解釋權
日本交流協會今年起正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駐台代表沼田幹夫(右三)、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左三)、外交部次長李澄然(左二)等人昨天一同完成揭牌儀式,象徵台日之間深厚的信賴及連結。(記者黃耀徵攝)
記者鄒景雯/特稿
日本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昨天正式揭牌。這項正名行動,雖屬日常業務,卻隱含著不可言喻的深意。日本在安倍政府主政下,正試圖奪回有關「一個中國」政策一半的解釋權,這小小的一步,踏出了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大進程。
有關「交流協會」改名之議,早在二十年前,包括日本政府與交協內部,一直就有類似的提議與討論。但是,由於不被認為具有急迫性,因此始終受到緩議。
陳水扁政府時代,時任駐日代表的許世楷,曾經想率先推動將台灣的駐日代表處正名,並未為日方接受;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兩岸關係處於緊張狀態,日美兩國對於阿扁的路線也有相當意見,因此把兩邊的代表機構名稱更改一事,就擱置下來。
這個議題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成熟結果,有時空條件的背景,而最大的促因,當推安倍政權的國際戰略與友台價值觀使然。
就時空條件的背景來看,主要有二,一是日本外交部門觀察到,若干國家、例如英國、澳洲等,在最近幾年修改了它們在台灣的辦事機構名稱,這些動作似乎並沒有引起英中關係、澳中關係上的任何困難。
台灣認同普遍化 正名很自然
其次則是,日本發現了台灣認同的普遍化與深刻化。一九七二年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與今天的最大不同,就是台灣人民認同了台灣這塊土地,這讓日本覺得今日使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這樣的名稱,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時,即使更名,仍在公益法人的架構下,並未上升到大使館等正式外交關係上,因此不管北京有多麼不爽,也無從把這件事情當作「違反日中聯合聲明」之舉。日本判斷,北京頂多公開高分貝大罵就是。
至於安倍的戰略觀,最大的意義在於,即使是正名這麼簡單的事情,日本在過去也是無法做到的,但是安倍的領導風格,讓現在的日本越來越「正常」了,集體自衛權在前年解禁,正是另一個顯例。
「日中友好時代」 不復存在
簡單來說,透過日台名稱的確立,日本也開始逐漸形成日本所定義的「一個中國」政策。以往的東京,往往是被北京單方面解讀與定義的「一個中國」所綁死,由中國決定日本跟台灣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好像凡事都要看北京的臉色辦事。只要中國說:「這樣做,違反一中原則與日中友好精神!我強烈反對!」日本就得退卻。透過這次改名,所謂這樣的「日中友好時代」,已經不復存在。
據了解,針對這次更名,北京提出了強烈反對,派出相當高層次的官員向安倍政府進行交涉,但是未獲理會,因為日方深信他們並沒有違反「日本所定義的一個中國政策」。
日本相關人士私下有段感嘆,非常有意思。他說:日本把所謂「一個中國」政策的解釋權拿回到自己手裡,只是一半的解釋權而已;美國不也是一直強調:美國將繼續堅持美國所定義的一個中國政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