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醫療體系,解決五大皆空//衛福部力推「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
衛福部長林奏延︰只要有共識 最快明年就可上路
記者林惠琴、吳亮儀/專題報導
因應醫師納入勞基法,衛福部將全面推行「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Hospitalist)」,今日將與醫界開會討論;衛福部長林奏延指出,只要醫界有共識,最快明年就可上路。
不少醫師樂觀認為此舉是「解決當下及未來醫療需求的良方」;但有醫師擔心「錢不夠」,影響醫生意願;更有人擔心專科能力是否「雜而不精」?
熟悉「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的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說,此制在美國實行多年,主要是因應醫護人力不足、人口老化引發多重併發症、急診分科困難造成壅塞等問題,特色包含由較高階的主治醫師與專科護理師組成團隊廿四小時照顧住院病人,而非傳統上由較初級的住院醫師輪流值班,因此對患者病情掌握度高,醫師可跨科運用,也更可保障醫療品質。
許惠恒指出,國內現已有約十幾家醫院試做,主要以內科、家醫科醫師為主力,減少門診量,而著力於住院病人照顧,未來若列為專科規劃,訓練內容可涵蓋如內科兩年,安寧病房、高齡病房各兩個月等,以提高醫療品質,也補充住院醫師不足的人力。
有醫師擔心「錢不夠」 更有人怕專科能力恐「雜而不精」
這制度代表主治醫師打破以往專於門診、手術的型態,做的事情延伸到照顧病人,負擔恐更重,且不分科模式所訓練的「通才」,是否「樣樣會,樣樣不精」?醫界對於養成及專業能力也有疑慮。
林奏延強調,以美國已有四萬多名「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制度成功關鍵在於必須受到同儕的尊敬,並且是「專業的尊敬」,能讓其他醫師認可就是一種專業,未來培訓也會確保跨科能力提升。
然而,照顧住院病人的層級將從住院醫師提高到主治醫師,許惠恒認為,健保給付診察費也應調整,否則恐影響投入意願;台灣醫院整合醫學學會副秘書長蔡宏斌建議,除了診察費,也要納入全程照顧費。
林奏延指出,國外已進行到外科醫師專門開刀,患者術後照顧就由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負責,衛福部初期擬以照顧內科患者為主。但他坦言,試辦醫院目前雖然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卻還無法獲得更好的給付,會再請健保署評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