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銀行家觀點〉就業金卡辦公室促銀行改革 延攬國際人才添誘因

2022/02/14 08:00

近來台灣國際地位迅速提升,政府正努力吸引更多國際人才。(示意圖,法新社)

除了金卡的整體計畫以及法律問題,外國人來台工作有需要用到金融服務卻遭遇到一些問題。政府要求所有銀行到2030年都要走向雙語,不僅提升英語能力,進而更能符合一般外國人對銀行服務的期望。

近來台灣國際地位迅速提升,政府正努力吸引更多國際人才。然而,即使有更多人注意到台灣,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銀行業並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台灣應該把握時機及時出手。

尤其是隨著香港金融業重心轉向中國,許多專業人士正在外移。香港是個有趣的對照組,因為大部分從香港來的人都會說中文,但是台灣的金融系統跟香港不一樣,和其他英語世界也不一樣。也因此,如果台灣希望吸引更多厲害的金融專業人才,那麼提供的職涯就要更靈活、更有發展性。

2018年台灣就業金卡上路,希望能吸引金融等不同領域的頂尖專家來台工作。為了幫助就業金卡申請者能適應在台灣的生活,2020年成立了就業金卡辦公室。12月23日就業金卡辦公室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合作舉辦小型研討會,討論如何吸引香港和世界各地金融專家來台灣。

除了金卡的整體計畫以及法律問題,外國人來台工作,有需要用到金融服務卻遭遇到一些問題。

就業金卡辦公室正積極與持有人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如果金卡持有人能得到相關權力,也能改革台灣金融內部問題。目前政府要求所有銀行到2030年都要走向雙語。如果員工無論在公司內還是公司外都有機會使用英語,那麼他們的英語能力就能提升,進而更加符合一般外國人對銀行服務的期望。

台灣銀行業仍少見外籍員工

研討會上首先提到,台灣銀行幾乎從不雇用外國人,就連外資銀行也沒有。持有金卡的外籍員工相當清楚,他們在海外的收入與在台灣有一段差距,但依然不願意為了盡量提高可支配所得而來台工作,例如台灣的生活費以及小孩教育費用都比香港低很多,台灣的大自然也很漂亮,很多香港人週末會來度假,卻還是吸引不了香港人來台工作。

但銀行經常拿薪資問題當成不雇用外國人的藉口,也擔心外國人會把台灣的職位當跳板。這樣的擔憂其實情有可原,但原因不是出在錢,而是工作文化。台灣的銀行大多是家族企業,沒有走國際金融機構的模式。這些文化差異影響很多層面,銀行如果雇用外國人,就能進行更多轉型和改革,進一步推動數位轉型等計畫。

此外,外國移民也可以透過不同的創業管道為台灣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因為在台灣進行相關研究的成本較小,而且有很多相關人才,所以目前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究中心。研討會提到的另一個議題是,在台灣有辦法研究對沖基金這類模型,而不會碰到像在香港或其他地方的監理障礙。

金融專家即使離開了該產業,依然能成為厲害的創業者。他們通常很快發現,能夠永續的商業模式將可持續擴大。如果他們聘請了台灣員工,台灣的商業文化就可以更加國際化。但在此之前,台灣必須改善創業環境,尤其是讓外國人創業的環境。

個研討會其實帶出了一連串盤根錯節的問題。無論是否跟金融有關,創業都得跟銀行往來,而剛到台灣的外籍專業人士最頭痛的經常都是銀行。就業金卡辦公室積極想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法律文件接軌,讓人們可以用外國文件來證明信用。這個問題並不是只有金卡持有人會碰到,因此就業金卡計畫可以推動更廣泛的改革,造福整個金融系統。

然而,監理只是其中一個問題。各家銀行,甚至同一家銀行不同分行的服務經常差很多,在說明和標準方面還有很大改進空間。這種時候,就業金卡辦公室通常都會介紹能講雙語的分行給金卡持有者。

與此同時,金融研訓院也在努力培養國際化的金融人才,除了希望未來協助解決某些語言和文化問題,以提供更友善的雙語金融服務外,也將開辦更多國際金融課程,包含引進國際資產管理實務、國際監理法遵及專案融資等培訓,以培養從業人員之國際視野,進而開創更多就業機會與市場合作商機,促進金融市場與人才現代化發展。

(本文摘自2022年2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撰文:David Stinson孫維德;譯者為廖珮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