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7-18 ℃

「比亞山的灰暗記憶」新書發表 樂信.瓦旦三度改名 一生為原民謀福祉

桃園市政府獲國家人權博物館補助出版「比亞山的灰暗記憶」,文化局長莊秀美(左)、陪同樂信‧瓦旦孫子林日龍(右)及樂信‧瓦旦長媳婦林寶金出席新書發表會。(記者謝武雄攝)

桃園市政府獲國家人權博物館補助出版「比亞山的灰暗記憶」,文化局長莊秀美(左)、陪同樂信‧瓦旦孫子林日龍(右)及樂信‧瓦旦長媳婦林寶金出席新書發表會。(記者謝武雄攝)

2022/12/11 05:30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獲國家人權博物館補助,出版「比亞山的灰暗記憶/樂信.瓦旦從輝煌到殞落」,內容講述泰雅族先覺者樂信.瓦旦為原住民謀福祉而從政,卻被當年威權統治的國民黨政府羅織「參加匪黨,陰謀顛覆政府」等罪名,最後慘遭槍決等故事,市府文化局昨辦新書發表會,樂信.瓦旦孫子、市府原住民族行政局長林日龍陪同九十二歲媽媽林寶金出席見證。

每次改名 都牽動生命重要轉折

林日龍說,曾祖父瓦旦.燮促是三峽大豹社頭目,領導著名的抗日起義「大豹社事件」,祖父樂信.瓦旦生於一八九九年,一生三度改名,依序為日治時代當人質、求學階段改名「渡井三郎」,結婚入贅改名「日野三郎」,到一九四五年國府治台取漢名「林瑞昌」,每次改名都牽動生命中重要的轉折,直到一九五四年被當局槍斃,時年五十五歲,生前的四個階段「沒讓家人得到溫暖,是把溫暖給了原住民族」。

林日龍表示,樂信.瓦旦被槍決後,家族歷盡淒慘滄桑,當局一紙「執行死刑告角板山同胞書」,逼得全家被迫遷往羅浮耕種養豬為生,他的爸爸林茂成放棄台大醫學系學業,返家覓得國小教職,當局仍處處為難。

全家飽受白色恐怖 逆境中求生

文化局長莊秀美表示,「比亞山的灰暗記憶」匯集大量專家學者的研究資料,口訪大豹群後人的口述歷史,蒐集近一八○張的檔案照片,拼湊出樂信.瓦旦一生完整事蹟、行誼,讓讀者了解桃園過去的歷史事件及發生的場域,昨是國際人權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安排泰雅古調祈福吟唱,別具意義。

鄒族哲人高一生與樂信.瓦旦同為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的兒子高英傑昨與會致詞,盛讚樂信.瓦旦生前倡議原住民自治權、歸還原住民族土地等,也曾協調化解鄒族與布農族的獵場之爭,跟他父親高一生的關係亦師亦友,讓人永遠懷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