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若暖化讓海平面繼續上升 雲林、台南、基隆溢淹最嚴重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2024)指出,若未來無法有效控制增溫,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其中以雲林、台南、基隆最顯著。附圖為雲林海岸示意圖。(資料照)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2024)指出,若未來無法有效控制增溫,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其中以雲林、台南、基隆最顯著。附圖為雲林海岸示意圖。(資料照)

2024/05/08 13:02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環境部與國科會今(8)發布「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報告。此報告指出,若未來無法有效控制增溫,台灣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且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其中以雲林、台南、基隆溢淹面積增加較顯著。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由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以及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明旭擔任主編。費時1年半的編撰完成,提供面對氣候風險,減緩與調適並重的科學基礎。

此份科學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台灣的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高溫超過36°C的天數將增加75天,除了增加人體健康威脅與都市熱島效應外,水稻、玉米重要糧食作物與畜牧產量皆因高溫影響而減少。在暖化2°C情境下,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其中以雲林、台南、基隆溢淹面積增加較顯著。

海水的升溫也會影響漁獲與養殖漁業,台灣北部海域劍尖槍鎖管(小卷),海水溫度上升攝氏1度,單位漁獲量將下降15%;暖化2度下,文蛤高溫危害風險也會增加。而在生態影響上,天然森林面積適合生長的海拔高度將提高173公尺,適生面積僅剩現在約16%。

科學報告也顯示,全台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其連續不降雨日數越來越多,豐枯水期的差距增加,乾早事件的強度及頻率會提高;極端暴雨將成為新常態,現在50年才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可能每10年就發生一次。未來侵台颱風的個數減少,但風速與降雨皆呈現增加趨勢,且其中強颱頻率增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臺北市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