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7-20 ℃

「鬼滅之刃」揭秘 台灣百年前和洋法餐

多張百年前的手繪菜單封面,相當精緻,可一窺黨當年台灣的和洋風格法餐。(中研院提供)

多張百年前的手繪菜單封面,相當精緻,可一窺黨當年台灣的和洋風格法餐。(中研院提供)

2024/05/12 05:30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鬼滅之刃 柱訓練篇》即將上映,動畫中的和洋文化引人注目,其實在日治時期就曾影響到台灣,從中研院「手島兵次郎文書」的研究資料發現,多張百年前的手繪菜單,可一窺一九一○年代台灣的和洋風格法餐,像菜名中的「七面鳥」指的是火雞、白蘆筍稱「洋獨活」,出餐順序也與現今西餐有些不同。

出餐順序也與現今西餐不同

手島兵次郎在一九○一年到台灣總督府任職司法官員約十六年。二○一○年間,其後人將他生前留下的文件贈予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其中有多張在大正時期,總督官邸(現今台北賓館)寄來的晚宴邀請函,有一張菜單燙金了日本總督府設計、代表台灣的「台字章」,從手繪封面、菜單內容得以窺見當年台灣的和洋飲食文化。

菜單內有「キャビア」但過去稱為「カビヤ」的魚子醬前菜,綠蘆筍稱「野天門冬」,在前菜上完後,在上主餐前,還有用香檳製作的冰沙「凍酒」來解膩。

菜單「七面鳥」 指的是火雞

菜單常見的「七面鳥」,據說是火雞的頭、頸、羽毛與腳呈現多種顏色,才被日人稱為「七面鳥」。還有「洋獨活」這道前菜,這是法餐中的白蘆筍,因貌似種在洞穴裡的軟化白獨活,所以被稱為「洋獨活」。而當時的生菜在主餐後才端上,與現在先吃生菜的出餐順序不同。從菜單、菜色可見百年前日人學習法餐飲食樣態。

手島兵次郎在一九○一年到台灣總督府任職司法官員約十六年,後人將他生前留下的文件贈予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中研院提供)

手島兵次郎在一九○一年到台灣總督府任職司法官員約十六年,後人將他生前留下的文件贈予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中研院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