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棘冠海星再現七美海域!恐危珊瑚生態 後續待觀察

澎湖海洋志工團體,在七美海域也發現棘冠海星。(澎湖海洋志工隊提供)

澎湖海洋志工團體,在七美海域也發現棘冠海星。(澎湖海洋志工隊提供)

2024/05/10 07:13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繼今年澎湖海洋保育志工團隊,在東吉海域發現棘冠海星現身後,又在七美海域巡查時,意外看到今年的第2隻棘冠海星(魔鬼海星),地點是在七美(魚月)鯉灣海域,水深15米處,由於2者間有一段距離,尚未構成群聚大爆發的危害,是否會對珊瑚礁的生態破壞影響,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

棘冠海星曾在澎湖南方四島大爆發,導致大量珊瑚白化死亡,讓外界聞之色變,2021年同樣戲碼在太平島上演,但澎湖發動「突棘」行動,手動移除棘冠海星策略奏效,近年來已罕見其蹤影,澎湖海洋志工隊在南方四島海域,看到今年第1隻棘冠海星現身,隨後又在七美(魚月)鯉灣再度發現其蹤影。

一般認為珊瑚覆蓋率超過50%的健康珊瑚礁海域,每10000平方公尺可以供養20-30隻棘冠海星,如果數量再增加可能對該區域的珊瑚不利,若是從生態長期監測調查結果中,發現數量超過30隻,就達到爆發警戒的範圍。因棘冠海星以活體石珊瑚的珊瑚蟲為食,一隻成體的棘冠海星,每年可以啃食掉4~6平方公尺的珊瑚,對珊瑚礁海域的珊瑚產生很大的衝擊。

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博士2010年在澎湖發起「突棘行動」,結合台灣珊瑚礁學會與澎湖共生藻協會發起潛水志工及會員參與移除活動,在西吉島東南海域水深6-10公尺處採獲96隻,後續2年進行移除與監測調查。今年除海洋志工發現外,馬公鎖港海域也發現過,但都是零星個案。

澎湖海洋志工團隊,潛水下海觀察。(澎湖海洋志工隊提供)

澎湖海洋志工團隊,潛水下海觀察。(澎湖海洋志工隊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澎湖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