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庇護工場覓生機 轉型便利商店
喜憨兒土城庇護工場轉型為便利商店,身心障礙學員熟練地結帳、收銀。 (記者賴筱桐攝)
記者賴筱桐/專題報導
喜憨兒基金會土城餐坊遭逢疫情衝擊等因素,在二○二二年底不堪虧損而結束營業,為了找尋生機,基金會與萊爾富超商合作,轉型投身便利商店,庇護員工經過完善訓練,也能從容做好結帳、收銀、排補貨品等工作,並與社區民眾增加互動,落實「共融社會」的精神。
標準化作業流程 有利憨兒訓練
喜憨兒基金會社福部台北主任廖雅慧表示,土城餐坊原本是約六十坪的義大利麵餐廳,以內用客群為主,餐廳因為疫情而停止內用,後來雖轉型為外帶,仍入不敷出,光是店面的月租金就要十多萬元,因此決定轉型。
她說,勞工局協助爭取到土城員和社會住宅的公益空間,當地是新興開發區,人口還不密集,生活機能有待加強,思考後決定開設便利商店,符合地方購物需求,萊爾富超商有完善的標準化作業流程,有利於憨兒的訓練,並藉此機會增加人際互動,方便未來轉銜到一般職場,喜憨兒土城庇護工場在去年五月開幕,命名「土城小天使店」,打造超市型的複合商店。
土城餐坊原來的庇護員工有十二人,多數都轉至便利商店就業,在就業服務員、店長的熱忱協助下,清潔打掃、收銀、排補貨品、沖泡咖啡、代收繳費或寄件服務等都愈來愈嫻熟,也激發身心障礙者的學習潛能。
廖雅慧表示,便利超商的事務繁雜,對心智障礙者的挑戰性很高,幸好超商有明確的SOP,經過紮實訓練,庇護員工已逐漸上手,比較辛苦的是年節優惠活動多、步調快,學員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熟記最新檔期的促銷方案向顧客宣導,相對吃力。
她說,或許是社會住宅的住戶多元性,顧客對庇護員工相對包容、友善,憨兒藉由與社區民眾互動,也增加社會適應與建立人際關係,曾有一名獨居老伯在元宵節親手煮湯圓給員工吃,學員也透過真誠的服務與笑容,傳遞溫暖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