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望鄉見證伐木黃金歲月 保有日治神社與木構建築聚落

林業署南投分署水里工站望鄉分站,保有日治時期神社,後方為千年檜木。(林業署南投分署提供)
〔記者張協昇/南投報導〕南投縣水里鄉早年因林業興盛,曾有「小台北」稱號,迄今距水里不遠的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水里工站望鄉分站,仍保有完整的神社及日治時期的木構建築聚落,南投分署近期委託專業團隊針對此一重要林業文化資產進行調查研究,從史料文獻蒐集、分析至深入訪談在地產業鏈,期能刻畫過往樣貌,讓社會大眾了解當年林業發展的輝煌黃金歲月。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指出,日治時代日本商社「台灣株式會社櫻井組」,1933年於約略現今該分署水里工作站位於信義鄉的望鄉分站,成立望鄉山事業所伐木,當時作業方式以人工伐木,並透過木馬道、簡易索道及台車軌道、人力、獸力搬運。當時以望鄉山及郡坑山為主要作業範圍的望鄉山林場,日據時期每年平均可生產5888立方公尺木材,主要供飛機等軍用材使用,1943年二次大戰期間的出材量甚至高達9000立方公尺。
光復後,台灣省政府於1947年設立「巒大山林場」,於望鄉山、巒大山2分場辦理直營伐木,年均生產量超過4000立方公尺,貢獻於以農林培養工業的經濟起飛年代。
1960年代透過修築人倫林道及郡大林道、導入機械化及使用卡車運材,每年生產量更提高至20000立方公尺以上,直至1985年才結束巒大山林場的直營伐木。
南投分署表示,望鄉林業的黃金時代,帶動木材產業蓬勃發展,也讓當時交通必經的水里在1960年代得到「小台北」的稱號,當時水里有多達3、40間旅社、4間戲院及許多料理店、餐廳,可謂盛況空前。雖然林場輝煌時代已結束,但迄今望鄉仍保存神社、日治時期的木構物建築聚及二次大戰後興建的製材工廠、宿舍群等水泥建物,是相當珍貴的林業史蹟。

林業署南投分署水里工站望鄉分站,遺留日治時期的木構建築聚落。(林業署南投分署提供)

林業署南投分署水里工站望鄉分站一帶,日治時期成立望鄉山事業所進行伐木,老照片(如圖)見證當年伐木黃金歲月。(林業署南投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