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飲食質地調整」工作坊 5撇步讓長者吃營養
南投縣「飲食質地調整」工作坊學員,透過「燉、煮、蒸」3種烹調方式,製備適合長者牙口的餐食。(南投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張協昇/南投報導〕許多老人因牙口不好、甚至沒有牙齒,且吞嚥容易嗆到,因而限制吃東西的種類,無法吃足1日所需營養素,導致身體逐漸衰弱,南投縣衛生局最近深人社區文化健康站舉辦「飲食質地調整」工作坊,由營養師教導照服員及廚師5種處理食物的撇步,包括將蔬菜放至冷凍1-3天,使其纖維軟化,以及將鳳梨汁加入肉塊醃製,使肉質軟化等,以利老人安心進食,提升長輩的飲食品質及營養狀態。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與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合作,辦理「營養在原鄉 樂齡新南投」高教深耕計畫,設計相關課程,並於埔里、水里及草屯的社區文化健康站舉辦「飲食質地調整」工作坊,讓照服員及據點烹煮廚師參加培訓,由專業營養師教導如何分級及製備符合長輩牙口食物。
營養師教導學員透過包括增加烹調時間軟爛食物、將食物磨粉或攪打成汁、將蔬菜放至冷凍1-3天使其纖維軟化、將鳳梨汁加入肉塊醃製使肉質軟化、增加食物稠度好入口,以及利用刀工將食物切成丁狀或或絲狀等5種小技巧,以利老人安心進食,同時教導學員將食物分為不同的質地級別,如何利用筷子、湯匙、叉子等常用餐具測試食物質地,提升營養照護相關知能。
照服員林小姐說,參與此次課程後受益良多,發現原來食物質地可用餐具測試,也可利用水果酵素軟化肉類,將糊狀食物塑型,恢復食物外觀,還可增加長者食慾,希望未來衛生局能夠繼續安排類似課程,讓更多照顧者參與。
南投縣衛生局長陳南松說,若發現家中長輩出現體重不明原因減輕、喝水時容易嗆咳、咀嚼食物時間過長等現象,應到醫院接受完整的評估與治療,「吃得下」才能夠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再透過食物質地調整,讓長者攝取均衡營養素,目前衛生局營養師也全面在社區推展「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三好一巧飲食觀念,並培訓據點供餐人員運用質地調整飲食概念,透過食材的挑選、切割烹煮技巧等,改變食材的軟硬度,並透過「燉、煮、蒸」3種烹調方式就可以製備適合長者牙口的餐食,讓長輩餐餐吃得營養均衡。
南投縣舉辦「飲食質地調整」工作坊,學員們進行刀工實作。(南投縣衛生局提供)
南投縣開辦「飲食質地調整」工作坊,營養師教導學員切割烹煮等技巧,改變食材的軟硬度,讓長者容易進食。(南投縣衛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