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環評初審專家會議 操船安全、港埠營運正反交鋒
![台電規劃在基隆外木山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提出「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部召開第六次環評初審會議。(記者叢昌瑾攝) 台電規劃在基隆外木山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提出「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部召開第六次環評初審會議。(記者叢昌瑾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1/17/phpWnChxy.jpg)
台電規劃在基隆外木山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提出「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部召開第六次環評初審會議。(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環境部今(17)日召開「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簡稱協和四接案)」第六次環評初審會議,外聘專家下午討論操船安全、港埠營運等議題,反方推薦的專家指出,協和外海不適合設置LNG港、基隆港海流及海象變化難以預測。台電則說,依專家建議結果將LNG船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嚴格限制在風速每秒10公尺時,能將操船安全的風險性降到最低。
基隆協和電廠是全台唯一燃燒重油的發電廠,台電規劃拆除既有4部燃油機組,改建2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以下的燃氣機組,填海造地約14.5公頃,設置LNG儲槽及卸收碼頭等,做為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穩定北東電網供電。
不過,協和四接環評爭議較大,環境部採台電、民團正反雙方推薦學者組成「專家會議」,由外聘專家分別就海洋生態、操船安全、港埠營運等議題提出意見。
針對港埠營運及操船安全,環委要求,此案說明清楚船舶進港條件,以及如何即時得到數據確保船隻進港安全,尤其是在東北季風盛行時,當海象與海流條件不適合時,LNG船的應變時間有多長,以及如何應變。
環團推薦的專家、台灣海洋工程學會常務監事梁乃匡指出,基隆港外海水深較深、流速快,船進港速度不能太慢,要做到港埠營運安全,堤防應該要再往外延長,但基隆港愈往外水愈深,沒辦法再往外蓋堤,協和外海不適合設置LNG港。
前基隆市船務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曹育民也指出,基隆港目前的海流、海象隨時在變,現在基隆港每一艘船進港都是靠臨機應變,過去的經驗值已不足以應變,環評書件資料中所提的海流等資料數據,無法真實反映基隆港實際海流情況。
不過,台電推薦專家、基隆港引水人辦事處主任李振弘說,基隆港漲退潮屬於恆流,對船舶影響包含船速、流速、流向,不能只討論流速,實際上,引水人操船十幾萬噸的大船,都不會考慮流速,因為對大船影響很小;另外,除了本身機具設備,還有外部輔助,可透過拖船把操船風險降到最低,把安全係數拉到最高。
台電則說明,LNG船一個月只會進出協和接收站2次,之前委託專家進行風向、漲退潮、進港船速等數據模擬時,發現風速是影響航行安全的重要因子,依照專家建議將LNG船嚴格限制在風速每秒10公尺時,能將操船安全的風險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