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5-17 ℃

巨型「海洋飛行魔毯」 鬼蝠魟標本海科館亮相

遭誤捕死亡得鬼蝠魟被製成標本「復活」,今天在海科館亮相,是國內第一尾大型鬼蝠魟標本。(圖取自海科館臉書粉專)

遭誤捕死亡得鬼蝠魟被製成標本「復活」,今天在海科館亮相,是國內第一尾大型鬼蝠魟標本。(圖取自海科館臉書粉專)

2025/01/15 16:44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一尾近6公尺、1300公斤的瀕危物種的鬼蝠魟被誤捕死亡,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經過1年多嘗試,克復難題,將鬼蝠魟製成標本「復活」,今天亮相,是國內第一尾大型鬼蝠魟標本。鬼蝠魟(蝠鱝)身體扁平寬大,是世界最大的魟魚,像巨大的風箏般在海洋中飛翔,又被形容為海中的「飛行魔毯」,即日起民眾可到海科館觀賞海中巨星。

海科館表示,鬼蝠魟體型巨大、生長緩慢,繁殖稀少,並面臨捕撈威脅,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體長可達9公尺、體重3公噸,菱形體型隨著海流在海中游動時,就像巨大的風箏在海洋中飛翔。鬼蝠魟屬前口蝠鱝有2個物種,這次在海科館登場的鬼蝠魟是大洋型的雙吻前口蝠鱝,體長5.45公尺,體重1300公斤,是青少年期雌性,海科館為牠命名為蝠妹。

海科館代理館長王明源表示,這尾大型鬼蝠魟標本,專業團隊花了380天,從剝皮、柔劑處理、削皮作業、軟骨的清潔與處理、復皮、塗裝等手續,像在創作藝術品一樣,讓這尾鬼蝠魟「復活」過來。

再度「復活」的鬼蝠魟懸吊展示於主題館5樓廊道上,以俯衝的姿態游向科學廳廊道的挑高玻璃帷幕,活靈活現動感十足,讓民眾近距離的觀賞鬼幅魟優美的姿態,也認識鬼蝠魟的知識,民眾也可以拍照打卡。

海科館研究典藏組組主任施彤煒說明,這尾大型鬼蝠魟是2023年7月13日接獲海保署電話通知,有被延繩釣誤捕死亡的鬼蝠魟,因此,決定製作成標本,為保有與接收這珍貴的鬼蝠魟,過程中充滿了挑戰,因為物件太大,找不到合適的吊車,也找不到這麼大的冷凍櫃,找不到合適的處理場地,在地鄉親不斷地幫忙連絡,奇妙的事發生了,難題也克服了,終於把曝曬在烈日下的鬼蝠魟從磺港吊起,運送到冷凍廠空地,國內也沒有處理過大型魟魚製作標本的實作經驗,製作過程中也面對各種狀況與試驗,耗時1年多才完成標本。

國內最大鬼蝠魟標本在海科館亮相。(記者盧賢秀攝)

國內最大鬼蝠魟標本在海科館亮相。(記者盧賢秀攝)

國內最大鬼蝠魟標本在海科館亮相。(記者盧賢秀攝)

國內最大鬼蝠魟標本在海科館亮相。(記者盧賢秀攝)

國內最大鬼蝠魟標本在海科館亮相。(記者盧賢秀攝)

國內最大鬼蝠魟標本在海科館亮相。(記者盧賢秀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基隆市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