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高雄/高屏溪大泉伏流水工程 月底出水

趕工中的大樹大泉伏流水工程。(記者蔡清華攝)

趕工中的大樹大泉伏流水工程。(記者蔡清華攝)

2020/12/22 05:30

每日可挹注15萬噸水量

〔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今年是台灣56年來首次沒有颱風侵襲的一年、水情嚴峻,高雄市長陳其邁視察興建中的高屏溪大泉伏流水工程,大泉伏流水將於月底出水,每日可挹注15萬噸水量,穩定大高雄水源,亦可幫助台南地區供水。

水資局:可支援台南地區供水

陳其邁昨天偕同水利署及自來水公司南區工程處等單位視察大泉伏流水工程,伏流水為第七座,完工後伏流水的總量、加上前面6座伏流水廠,可達70萬噸左右供水,對穩定大高雄地區用水有極大助益。

水資局表示,大高雄地區民生用水每日約125萬噸,常態水源主要來自高屏溪,高屏堰每日約取水90至110萬噸,高屏溪川流水為主要原水水源,但枯水期間常因河川流量不足面臨缺水風險,大泉工程月底完工供水,同時也呼籲民眾能節約用水。

水資局指出,目前高屏溪仍有每秒21立方米的流量,大高雄水情相對穩定,可支援台南地區供水,或汲取原水暫存於南化水庫。

陳其邁感謝與會的屏科大工學院院長丁澈士,他說,丁院長是台灣研究伏流水的專家,參與許多全國級伏流水推動計畫,自己平時就會向丁院長請益伏流水相關議題,希望藉由提升伏流水的建設與使用,有效舒緩南部地區用水需求。

水利局:枯旱期做為備用水源

水利局表示,大泉伏流水工程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編列預算,高屏溪原水高濁度時,能汲取每日15萬噸低濁潔淨的伏流水送至下游各淨水場,降低汛期缺水風險,並於枯旱期間做為備用水源(每日6.5萬噸),延緩高雄地區進入第一階段限水的時間,穩定用水。

大泉伏流水工程將於月底出水,市長陳其邁(右一)聽取水資局工程簡報。(記者蔡清華攝)

大泉伏流水工程將於月底出水,市長陳其邁(右一)聽取水資局工程簡報。(記者蔡清華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