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中國大學砸重金建博物館 開放一週就被專家發現滿滿贗品

2019/10/18 10:33

中國重慶大學日前開放新建成的校內博物館,不料,卻被專家發現館內多件文物皆為贗品,被網友酸是「贗品博物館」。(圖擷取自微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重慶大學日前開放新建成的校內博物館,不料,卻被專家發現館內多件文物皆為贗品,其中「唐三彩女俑」身上的顏料是清代中晚期才有,連陶俑的鬥雞眼也遭批是突破唐代審美下限,立刻引起當地文物局關注,更被網友酸是「贗品博物館」。

綜合媒體報導,中國重慶大學7日開放砸重金所建的校內博物館,不過,來自業內的微信公眾號「江上說收藏」在14日發布題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貼文(約新台幣近2900萬),表示在參觀完博物館後,質疑館內充斥數百件贗品,立刻引起各界關注,重慶市文物局亦立即介入調查。

文章指出,其中館藏的「唐三彩女俑」陶胎上為「洋藍」,不過,洋藍是清代中晚期才有,且「女俑臉上的鬥雞眼大大突破唐代審美下限」;另外,館藏文物烏龜,被指是「電鍍金鑲人工合成綠松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寶石的烏龜,把電鍍工藝和人造寶石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多年。」

文章直言,這些仿製品不僅工藝粗糙,而且顛覆文物常識,不僅行家看了會直搖頭,連普通參觀者也會發現破綻。《澎湃新聞》亦引述曾供職於中國知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說,從這些公布的藏品看,「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

中國重慶大學日前開放新建成的校內博物館,不料,卻被專家發現館內多件文物皆為贗品,被網友酸是「贗品博物館」。(圖擷取自微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