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長期依賴呼吸器衍生特殊現象 醫促調整健保制度

2020/10/19 05:30

根據健保資料庫,2003年至去年,以長期依賴呼吸器重大傷病個案來說,每人平均使用204天。情境照。 (資料照)

有些家屬不捨放手 反而形成「殘酷的仁慈」…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長期依賴呼吸器現象,不只涉及健保資源分配問題,更不可忽視的是病人的生活品質!醫師臨床觀察發現,有些家屬不捨放手,結果連自己都往生了,老伴還被呼吸器困在病床上,或已是百歲高齡,家屬仍拒拔呼吸器,認為若醫療不能讓患者更好,這些恐是「殘酷的仁慈」,建議調整健保給付制度、促進醫病關係、提升社會教育。

無意識續命 徒增痛苦

在醫院看遍生死百態、長期倡導「美好告別」的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陳秀丹表示,長期依賴呼吸器可能因慢性病急性惡化或突然心肌梗塞、中風、車禍等因素,造成無法自主呼吸。但有些患者根本長期意識不清,家屬卻放不下,就沒撤除。

陳秀丹分享,曾有名老先生堅持已無意識的另一半用呼吸器續命,只要「活著」就好,後來老先生逝世了,老太太卻仍躺在醫院病床上度日。也有病人已是百歲,家屬一樣要求用呼吸器維生,只為「看得到他」,矛盾的是,有些堅持不放手的家人,到醫院探視病人的次數寥寥可數。

陳秀丹認為,若醫療協助已無法有所起色時,一個人老到每次搶救都是為了繼續住院,病人的生活品質實在很慘。而呼吸器的使用費昂貴,若導入使用者付費,或許會讓家屬更理性評估整體狀況,學會適時放手,做出對病人更好的選擇,同時也要強化醫病關係、社會教育。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提到,若是患者意識清楚,使用呼吸器當然有需要,但有些已長久沒有意識的人,帶回家可能還要請看護,便一直住院使用呼吸器。家屬若在合理範圍內承擔一些支出,可能就會改變現況。

過急性期 應訂給付範圍

黃立民指出,呼吸器過了急性期以後,原則上需求就會降低,健保署可檢討並訂出合理給付範圍條件,使用超過醫療團隊判定的期間,就請家屬部分負擔,讓健保資源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

去年國內長期依賴呼吸器情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