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調查4成家長愛比較小孩課業表現 葉丙成:百害無一利
兒福聯盟調查報告指出,近四成(39.9%)的學生反映家長會拿自己的課業表現和其他人比較。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圖左2)認為這樣的比較百害無一利。(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父母多半對孩子的課業表現有期許,但也易成為孩子的壓力來源。兒福聯盟今(22)日公布「2023年台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指出,近四成(39.9%)的學生反映家長會拿自己的課業表現和其他人比較。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表示,這樣的比較百害無一利,認為家長應多了解世界趨勢與業界現況,沒有一定要讀某大學或科系才有前途。
根據兒盟調查,有39.9%的國高中反映家長會拿他的課業表現和其他人比較;22.1%認為家長關心課業表現勝過其他生活裡的事情;甚至有15.7%的學生會因為課業表現不好而被家長言語羞辱。調查報告也顯示,56.9%學生對未來升學和生涯規劃感到徬徨,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自己未來要選擇哪個科系或是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有12.1%的學生向大人透露對未來的想法,但家長卻不尊重他的未來升學或生涯規劃,這些學生的學習疲勞平均分數為16.01分顯著高於其他學生的平均11.67分。
高中生小K表示,很多家長和老師對108課綱了解片面,聽到活動助於學習歷程就會要求參加,但學生不一定有興趣,導致一堆學習單及心得要寫,也失去108課綱要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意義。高中生Leo也說,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但學校仍以填鴨式教育為主,部分老師為要求學生上傳學習歷程,並以平時成績當作誘因,讓學生浪費大把時間爭取不必要的分數及排名。
葉丙成指出,家長拿自己孩子與他人比較百害無一利,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空間,並指出現在多數學生在高中階段被逼到彈性疲乏,上大學或出社會後就沒有動力學習。此外,台灣很多家長及師長都還停留在傳統思維,認為孩子必須要讀某大學或某科系才有前途,但實際上世界趨勢與業界現況並非如此,例如現在很多程式設計師都非資訊相關系畢業。
微光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鄧善庭表示,這時代我們太習慣求快求成,從心理學來看,自我認同需要一段「迷惘期」,學生不需要很快決定要做什麼,以及要如何快速達成社會期待,建議學生紓壓時應擺脫手機,幫助大腦真正放鬆。
-
台大教授葉丙成陳緼儂錄影片與青年對談 巡迴高中職學校
-
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賴、侯、柯表態支持
-
公司每盈餘1成 再加薪1% 你認同?
-
108課綱上路4年課業壓力未減 兒盟調查6成國高生學習疲勞
-
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需求 教育部攜手醫療和衛政搭保護網
-
台鐵「線上換票」服務12/2上線 免臨櫃就能變更車次、票種
-
知名漢堡餐車被爆「肉品發黑、絞肉放鞋堆、老鼠奔跑」業者:前員工自導自演
-
沒有「高中生心智未成熟」對話!鄭英耀喊話賴士葆:說話要負責
-
慶台南喜樹萬皇宮建醮 地方幼兒組「古錐陣頭」萌翻社區
-
積極降低水體污染打造淨水環境 屏縣獲衛福部「綠色城市獎」肯定
-
屏東縣動物之家推耶誕野餐趴 邀飼主攜毛孩同樂
-
托嬰中心監視器擬連上雲端 孕嬰童總會籲政府耹聽托育人員心聲
-
教練參與國科會運科計畫 師大女足選手控遭強迫抽血2週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