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謠言終結站》網傳影像「可怕的猴痘感染」?查核中心:錯誤資訊

2022/06/30 19:51

真正的猴痘感染導致的紅疹、丘疹會有明顯中間突起膿泡的樣子,形狀也會比較圓。(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年(2022)6月,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上開始流傳多張皮膚病變照片,並指稱是「猴痘感染」。查核中心表示,傳言中挪用其他疾病照片,誤稱為猴痘感染,因此為「錯誤」訊息。

根據「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6月29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社群平台於6月開始流傳猴痘感染的照片,並搭配訊息指出,「疫區猴痘傳染途徑是飛沫傳染,内文提及所有食類必需熟食,奶茶、麵包千萬不能買 ! 便當買回要再蒸熱才能食用。」更表示,「目前還找不到治療的方法。」還再三叮嚀,「沒事不要到處趴趴走,口罩要戴好因為飛沫也會傳染,有輕微以上症狀時趕快就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對此,查核中心採訪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柏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教授紀景琪,協助確認網傳照片、影片。紀景琪和陳柏齡均表示,照片、影片的皮膚病變是「多發性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為一種罕見遺傳性疾病,通常分佈於全身各處,也比較大顆突出。而真正的猴痘感染導致的紅疹、丘疹會有明顯中間突起膿泡的樣子,形狀也會比較圓,散布在臉部、四肢,有點像水皰,最後也會結痂脫落。

而專家指出,猴痘最主要是接觸感染者的皮膚黏膜、傷口膿液傳染,雖然也會呼吸道飛沫傳播,但由於飛沫傳播需要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機率較低,主要還是透過皮膚接觸傳染。不過現在有討論指出,假設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到感染者的物品,確實有被感染的可能,因此若是在疫情風險較高地區,或是高接觸暴露風險的族群,要勤洗手、勤換洗衣物、與接觸者分開洗衣物、降低親密皮膚接觸行為、食用熟食等,以降低傳染風險。

專家表示,WHO雖然有示警提醒世界各國要注意猴痘感染情況,但也認為其大規模傳染可能性不高,事實上,多數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self-limiting),症狀嚴重程度與接觸病毒量、民眾自身免疫狀況有關。目前針對感染猴痘的皮疹病症,多會幫助病患以生理食鹽水或煮開過的冷開水先將傷口洗乾淨,並塗抹藥膏,大概2-4週都會結痂脫落。

專家也說,台灣目前有一例境外移入個案,但已隔離和匡列接觸者,社區感染風險極低。而目前雖無針對猴痘的疫苗,但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臨床表徵類似,暫時可用天花疫苗替代,防止感染猴痘。此外,人類感染猴痘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仍是接觸野生動物,因此提醒民眾不要隨意購買、接觸來路不明的動物,並保持基本衛生措施勤洗手、勿隨意亂摸口鼻,傳言稱「目前還找不到治療的方法」並不正確。

因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綜合以上認定,網傳訊息為錯誤訊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上開始流傳多張皮膚病變照片,並指稱是「猴痘感染」。(圖擷取自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照片、影片的皮膚病變是「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Neurofibromatosis),為一種罕見遺傳性疾病,通常分佈於全身各處,也比較大顆突出。(圖擷取自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