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死亡率怎麼算?林靜儀詳解又感嘆:不是拿來嘲笑、推論防疫失敗用

2021/07/07 10:25

醫師林靜儀分析6日新增的17例死亡病例與台灣武漢肺炎死亡率。(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7月6日台灣新增17例死亡;對此,醫師林靜儀解釋,這17例死亡出於統計登打等原因,包含了6到28日到7月5日間的資料,她也據此對「死亡率」作出解釋,並嘆,死亡率資料有其作用,但不是「拿來作為嘲笑或推論防疫失敗的這種心態用的」。

林靜儀表示,死亡率不是用「今天統計死亡除以今天統計確診」來計算,要「有計算的定義前提」,例如某些慢性病以「罹病後五年存活率」來看,某些急性病會以「醫療介入後或特定時間之內死亡」來算,而某些傳染病則會用「區分年齡粗死亡率、感染後某時間內死亡率」,有時也會以「疫情爆發時期的死亡率和疫情平穩時的死亡率去做不同防疫策略或資源評估等等的估算」。

她表示,要用死亡率討論台灣疫情控制如何「是很缺乏概念的」,「去年某段時間,疫情穩定時有數月都無死亡,難道要說台灣的武漢肺炎死亡率0嗎?」若要用這一波疫情爆發作為染疫死亡率,「要從四月底到現在的總死亡去跟總確診比」。

但這並不代表死亡率分析毫無用處,林靜儀強調,「死亡率分析有政策檢討和防疫政策決策的功用」。

林靜儀解釋,比較「粗死亡率」是一項資料,但從年齡層分析不同族群染病後的死亡率將「有助於疫苗及防疫政策的評估」,若以「區域感染者是否有不同死亡率來看(必須做年齡校正)」或許可反映出區域篩檢量能與醫療資源差距,「以特定時間內的死亡率來看,也可以作為疫情緊繃時的醫療照護量能分析等等」。

但死亡率並不是「拿來作為嘲笑或推論防疫失敗的這種心態用的」;林靜儀又補充,從表中可以看到案例發病日,也能發現某些染疫病逝的案例「是沒有明確接觸感染來源的」,如果防疫措施、疫調匡列能更妥善,這些案例「是不是其實有機會不染疫的?」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6日新增武漢肺炎確診死亡病例個案表。(翻攝林靜儀粉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