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另類保平安! 「棺木屑、孝服花包」避邪趨煞
2020/02/01 16:42
特殊「花包」用來避邪趨煞,傳承至今近80年。(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棺木、麻衣孝服通常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徵,但屏東內埔鄉豐田村福善堂,有個緣起於日治時代的特殊習俗,廟方會把撿骨後的棺木屑、孝服屑摻入客家人用來祭祀的盤花製成「花包」,送給信徒用來避邪趨煞,傳承至今近80年。
福善堂志工說,福善堂的「花包」是第1屆堂主傅添榮所創,日治時代醫藥缺乏,當時堂主組織草藥隊,早年福善堂提供民眾求醫,後來醫師法施行,福善堂不再讓人求醫,但仍保留「花包」送人避邪、淨身的習俗。
盤花是客家人就地取材自製的祭祀供品,象徵客家人克勤克儉的精神,供神後的盤花,曬乾後就成為福善堂的花包主要材料,另外還要加入碎布、麻衣孝服、棺木屑、鹽、米、細沙、抹草、蓖麻、黃壩梨葉等資材。
福善堂的花包只送不賣,廟方常送到缺貨,信眾通常會將花包放入澡池沐浴,不少地方鄉親出國前還會特地到廟裡要花包帶出門,但廟方製作花包的志工越來越高齡,這項特殊習俗也面臨消逝。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長陳麗萍說,為了傳承客家人惜物愛物與敬天崇地的文化精神,特別媒合廟方與地方小學開辦花包製作課程,豐田國小與福善堂合作,並將較難取得的素材,棺木、麻衣等改成孩子們的祝福,核心精神不變,讓地方文化得以傳承。
客務處也說,今年六堆祈福尖炮城活動將於元宵節2月8日及2月9日,在屏東縣立運動公園連續兩天舉辦,屆時也將有學生們製作的花包供民眾索取。
為了傳承客家人惜物愛物與敬天崇地的文化精神,福善堂與豐田國小 合作開辦花包製作課程。(記者邱芷柔攝)
福善堂志工指導學生製作花包。(記者邱芷柔攝)
-
民俗亂彈》鎮邪天師、執劍福來:鍾馗符畫與端午節
-
旗山紅瓦厝奇特習俗 婚喪喜慶為它禁放鞭炮…
-
載您幸福GO 南投幸福巴士3路線啟動
-
老母過世被禁搭電梯 喪家抬棺下17樓:誰都會過世
-
生前未婚無後 毛小孩穿孝服替他送終眼眶竟泛紅...
-
白冰冰直播忘開濾鏡 容貌露出驚眾人
-
家族遷祖墳 一開棺木發現價值百萬血靈芝...
-
「東京拉麵之王」台灣首店將熄燈! 麵屋一燈明年展店家數曝
-
公糧輔導收購漲1.5元 明年一期作實施/農業部長:農民總體收益比立院決議漲價5元更多
-
延遲生產雙胞胎 25週以上存活率達8成/國泰醫院收治2例 1例守住雙寶
-
未督促台鐵、桃機改善缺失 立委凍結交部營業基金近28億
-
耶誕節晴暖 週四起氣溫又溜滑梯
-
教部加碼補助3.39億 公幼餐點更健康
-
《台東》行銷鳳梨釋迦 台東攜手台北101
-
《屏東》防漁船撞擊 小琉球設80潛水旗幟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