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超另類保平安! 「棺木屑、孝服花包」避邪趨煞

2020/02/01 16:42

特殊「花包」用來避邪趨煞,傳承至今近80年。(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棺木、麻衣孝服通常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徵,但屏東內埔鄉豐田村福善堂,有個緣起於日治時代的特殊習俗,廟方會把撿骨後的棺木屑、孝服屑摻入客家人用來祭祀的盤花製成「花包」,送給信徒用來避邪趨煞,傳承至今近80年。

福善堂志工說,福善堂的「花包」是第1屆堂主傅添榮所創,日治時代醫藥缺乏,當時堂主組織草藥隊,早年福善堂提供民眾求醫,後來醫師法施行,福善堂不再讓人求醫,但仍保留「花包」送人避邪、淨身的習俗。

盤花是客家人就地取材自製的祭祀供品,象徵客家人克勤克儉的精神,供神後的盤花,曬乾後就成為福善堂的花包主要材料,另外還要加入碎布、麻衣孝服、棺木屑、鹽、米、細沙、抹草、蓖麻、黃壩梨葉等資材。

福善堂的花包只送不賣,廟方常送到缺貨,信眾通常會將花包放入澡池沐浴,不少地方鄉親出國前還會特地到廟裡要花包帶出門,但廟方製作花包的志工越來越高齡,這項特殊習俗也面臨消逝。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長陳麗萍說,為了傳承客家人惜物愛物與敬天崇地的文化精神,特別媒合廟方與地方小學開辦花包製作課程,豐田國小與福善堂合作,並將較難取得的素材,棺木、麻衣等改成孩子們的祝福,核心精神不變,讓地方文化得以傳承。

客務處也說,今年六堆祈福尖炮城活動將於元宵節2月8日及2月9日,在屏東縣立運動公園連續兩天舉辦,屆時也將有學生們製作的花包供民眾索取。

為了傳承客家人惜物愛物與敬天崇地的文化精神,福善堂與豐田國小 合作開辦花包製作課程。(記者邱芷柔攝)

福善堂志工指導學生製作花包。(記者邱芷柔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