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地震前離子濃度驟降 太空學者:仍須嚴格驗證

福衛5號搭載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在2月3日探測到台灣上空的電子濃度異常下降。不過執行資料分析的太空學者劉正彥(見圖)表示,這份觀測資料並未通過嚴格的驗證機制,因此僅能做為參考。(資料照)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台灣連日地震,6日深夜更發生芮氏規模6.0的強震重創花蓮。福衛5號搭載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在2月3日探測到台灣上空的電子濃度異常下降。不過執行資料分析的太空學者劉正彥表示,這份觀測資料並未通過嚴格的驗證機制,因此僅能做為參考,不能直接斷定與地震有直接關係。
被暱稱為「太空魔方」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去年隨著福衛5號升空後,陸續進行了多項測試,並調整至最佳模式進行例行觀測。
中央太空所教授劉正彥表示,根據過往電離層的觀測資料顯示,發生大地震前,震央正上方的電離層濃度會有劇烈的變動,因此電離層濃度轉變成為震前預兆觀測的重要指標。
劉正彥說明,驗證電離層探測儀回傳的資料,分為時間前兆與空間前兆兩者。以規模6以上的地震為例,大約在地震前的1到5天,震央附近會發生電子濃度異常的情況。而電離層探測儀的確在2月3日觀測到台灣上空的離子濃度異常下降。
雖然通過時間前兆驗證,不過空間前兆預測卻未通過。劉正彥表示,資料分析時將地球分為5183個節點,而通過空間驗證的條件為「該時間只有一個節點發生離子濃度異常」,而2月3日回傳的資料顯示,除了台灣所在的節點外,世界上也有少數幾個節點同樣出現離子濃度異常的情況。
劉正彥說明,造成離子濃度異常的原因很多,除了地震前兆外,像是閃電打雷等自然現象也有可能影響,但由於其他節點的情況無法確認,因此研究團隊判定這項資料未通過空間前兆驗證。
劉正彥進一步說明,目前電離層探測儀資料僅能做為研究與參考資料,不能用來作為預測。他強調,確實有觀測到2月3日的離子濃度異常,但與地震的直接關係仍需更完整的資料支持才能判定。
-
強震發生同日恐怖巧合? 地震權威這樣說
-
花蓮震災健保卡遺失 可照常就醫換發新卡
-
仁武新河堤社區2.0版現身 水岸輕豪宅好靚
-
花蓮強震受災戶 中華郵政給優惠
-
北檢指派11名土木、建築專業檢事官 待命支援花蓮
-
宜誠謙里 一重劃三商圈 全方位生活機能
-
AI猝死預警與死神搶命 李建璋團隊開發 獲美愛迪生獎金牌
-
東港捕獲第一鮪 彎道超車 蘇澳搶下台灣第一鮪
-
立委訪視苗縣庇護工場 關心多元就業
-
斥資2.7億 頭份六合國小新校舍完工
-
三義木雕博物館30歲 明免費入館
-
竹市端午龍舟賽報名 總獎金60萬
-
遇危險犬隻 竹市動保所籲側身慢走遠離
-
新豐山崎都計通檢 農業區擬變更住商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