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無心跳器捐 衛福部明討論

2017/10/05 06:00

近年來器捐風氣打開後,不少民眾樂意簽署器捐卡。 (資料照)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越來越多人願意死後捐贈器官遺愛人間,但急需器官移植的人數也大幅增加,目前國內以「腦死」做為判定民眾可捐贈器官的標準,許多傷亡者因身體狀況和生理條件而無法明確做出判定,不少醫界人士呼籲開放「無心跳器捐」;衛福部明日將邀醫界開會討論,可望開放「心臟停止後器捐」和「腦死後器捐」兩者並行,大幅擴大國人器官捐贈的空間。

估每年增百餘人器捐

我國目前以「腦死器捐」做為判定可捐贈的方式,但有許多病患因身體狀況和生理條件無法撐過腦死判定,雖有簽署捐贈意願書,卻因臟器無法再使用而作罷,通常只能捐贈眼角膜;因此不少醫界人士呼籲,希望衛福部開放「心臟停止後器捐」,讓更多有意願民眾能捐贈器官。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說,週五將邀醫界討論是否開放「心臟停止後器捐」與相關配套措施,包括手術指引、程序、科學判定和倫理爭議等問題,一旦相關細節和操作指引都能確定,衛福部原則上會支持「心臟停止後器捐」和「腦死後器捐」兩者並行。

荷蘭於一九八一年首先提倡使用「無心跳器捐」做為移植器官來源,至今持續大力推動,越來越多國家在倡導,特別是西班牙,去年有近三千例換腎,且大多是藉由無心跳器捐所捐贈。

「心臟停止後器捐」指的是,在捐贈者心跳停止後,過五分鐘或一段時間再由器官移植團隊取出臟器;但多年來台灣的爭議不少,例如心跳停止就代表心臟和肺臟無法再使用、涉及浪費臟器,還有醫師可能為心死患者注射抗凝血劑、裝呼吸器維持臟器可用,也可能涉及醫學倫理爭議,例如台北市長柯文哲過去在台大醫院主持器捐小組,在選前就曾一度被抹黑涉及違法摘除器官案件,都使「心臟停止後器捐」抹上陰影。

心跳停止判定 毫無爭議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則說,其實「心跳停止後器捐」是最合乎倫理及科學的方式,因心跳停止判定非常容易,且毫無爭議,家屬和病患在生前也較理解及接受;「醫界已有共識」認同開放,只要衛福部給予支持即可。

目前國內一年判定腦死而捐贈器官者僅約兩百多人。江仰仁說,樂觀估計,若各醫院開始加入「心跳停止後器捐」,一年可多約一百至一百五十人死後捐贈器官,彌補部分無法做腦死判定捐贈者的器官來源,以最多民眾需要的腎臟移植為例,一名心跳停止後器捐者可捐贈兩顆腎臟,等於多則有近三百人受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