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童年的新年 - 五年級篇】 童年不再話過年

2015/02/22 06:00

◎陳克華

是何時起對「過年」失去了興趣?

大約就是從「對過年失去興趣」那年算起,我也同時失去了童年。

由於生長在一半外省(父親)一半本省(母親)的家庭,平時不覺得,過年才覺得雙方親友的大不同分外明顯。而2000年後才體悟花蓮還真是個沒有族群區分的福地,在花蓮長大何其有幸!

爸爸自民國40幾年從國防醫學院畢業,便一直在花蓮擔任軍醫,從防癆局到陸軍八一一到陸軍八〇五總醫院,帶過底下多少官兵,都是早年隨政府撤退來台現在所謂的「外省老兵」,有結婚有保持單身的,來自中國南北各個省分,一律會在大年初一清早至中午這段時間出現拜年,天剛亮門外便有洪亮的「副院長新年恭喜!」之聲不絕於耳。

我豎起耳朵聽著這一群大人的南腔北調,一邊努力分辨父母簡單介紹這個叔叔那個伯伯,再那個舊同學這個老同鄉,口中忙不迭這個那個恭喜,心中卻自覺身陷陌生人際關係的洪流風暴,備感壓力,總是能躲就躲,直到爸媽大喊:「還不快過來和Х叔叔拜年!」

但若這些叔叔伯伯帶著與我年紀相仿的孩子來拜年,那感覺就好多了,起碼可以從大人的世界抽身,一起玩些過年小孩該玩的遊戲。

而媽媽這邊是花蓮靠南濱海邊的農家,五個舅舅兩位阿姨族繁不及備載,表兄弟姊妺我經常在家譜上擺錯位置,這時也都成群出現,以閩南語和母親交談,又是另一種語言的刺激──過年於童年的我,似乎就是練習聽懂中國各省的方言,而這能力,竟然在日後於榮總服務時派上了用場。

母親照例要在大年初一清早帶我去媽祖廟和城隍廟拜拜。兩者都離家僅數步之遙,但去時心情卻大不同。媽祖廟簡單清爽,開闊向陽,裡面神祇除了媽祖雖也多不相識,但個個面目和善親切,穿著貴氣,像是好人家的長輩;而城隍可就顯得陰慘嚴厲,黝深恐怖,小孩也根本分不清誰是城隍,倒是先被廟門口兩旁分立的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嚇倒。尤其那戴著高帽的白無常,拖著長眉吐著舌頭,陰沉攝魂的目光,簡直無法多看上一眼,連柱子上的對聯也都帶著警世意味,囗吻嚴正,不如媽祖廟的慈悲賜福,一片歡喜。

而卅年後母親年高體弱,過年早已不再出門,城隍的記憶漸淡,直到讀了張愛玲的《重返邊城》才又被喚醒。竟然張愛玲在我出生時(1961年10月)來過花蓮,還到過這座位於上海街仁愛路口的城隍廟,文中對其建築及裝飾的描述皆和記憶相符,尤其是瓷磚的花紋和荷葉寬邊的蒲團,簡直呼之欲出,她還特別抄下了柱子上的對聯。

「悵望卅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那時,張愛玲的上海和如今我童年的花蓮,應該同樣都一去不返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