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刻意閃躲 兩岸簽署協議工作會議被推延

去年五二○,蔡政府上任後維持兩岸協議,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則承諾兩岸已簽署的協議不會改變。(中央社)
〔記者林良昇/台北報導〕兩岸在馬政府期間簽署廿三項協議,其中廿一項已生效,蔡政府上任後,北京持續施壓台灣,中國方面雖聲稱已生效的廿一項協議不會改變,但據了解,廿一項協議中除少部分協議正常運作外,大多數協議的工作會議均遭中國官員以「氣氛不佳」為由片面閃躲推延,協議無法正常運作,但用電話、傳真溝通仍維持正常。
兩岸溝通 電話傳真仍維持正常
台灣與中國從二○○八年馬政府上任以來簽署廿三項協議,包含旅遊、空運、海運、郵政、食安、經濟、核電、打擊犯罪、金融合作等,其中廿一項已生效。去年五二○,蔡政府上任後維持兩岸協議,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則承諾兩岸已簽署的協議不會改變。
但據了解,雖我方政府維持已生效的廿一項協議運作,落實總統蔡英文「維持現狀」的承諾,但在實際運作上,因中方片面作為已有縮水。
相關官員說,落實兩岸已簽訂的協議,兩岸官員會定期舉行例行性的工作會討論必要事務,台灣政黨輪替後中國官員多以「兩岸氣氛不佳」為由推延,大多數工作會議沒有如期舉辦,但是仍可透過電話、傳真聯繫,目前剩下兩岸郵政協議運作正常。
據指出,因應中國官員對工作會議的推託,為了處理亟需解決的必要事務,我方和對方官員也有默契另闢蹊徑,兩岸官員雙方以共同參加同場研討會的方式,雙方到一旁談話,找機會交換意見,協商與兩岸民眾有關的必要事務。
另一方面,中國對於官員互訪的層級也有限制,若在台舉行會議,中國來台官員的層級有所下降,我方則維持過往層級,若須赴中國參加會議,我方中央部會官員被限制為非政務官,局、處長層級才能前往,對陸委會則更嚴格,被限制在科長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