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 中國傾銷天堂

(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 蘇緯政

這幾年,中國常因為過度傾銷問題,屢遭各國對之進行調查及課稅。令人深感無奈的是,台灣竟然因為中國的傾銷行為被許多國家列為警告對象,甚至歐盟近來頻傳將要對台灣出口的太陽能電池、碳鋼螺絲、矽金屬、玻璃纖維等採取反規避或反詐欺調查,使得我國產業界無所適從。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自一九九五年至二○一四年,中國受到反傾銷調查案件數累計達七百四十件,高居各會員國之首;其次為韓國與台灣,分別為二○七件和一百六十六件。台灣近年來遭受反傾銷調查或控訴案件多集中於太陽能電池、汽車輪胎、鋼鐵、自行車、化學品、電子產品等,這些都是我國出口的主要產業。

為何台灣會被列為重點調查對象呢?實務上發現,中國常藉由將產品轉進台灣,或在台灣加工組裝後出口,標示為「MIT」來混淆視聽,以致台灣產品常被認定為中國產品。舉例來說,美國去年將局部為中國製造的太陽能裝置也納入懲罰性關稅的範圍,使得台灣廠商遭受池魚之殃,甚至影響到我國廠商的整體市場佈局。

面對中國採取技巧性借道我國再行出口的規避手段,不僅讓台灣成為其他國家制裁中國傾銷的連帶對象,形成對我國產業發展的威脅,更嚴重損害台灣長期累積的國際品牌價值。此刻,政府如果不積極正視並妥善處理該問題,勢必造成台灣出口產業的重大危機。

筆者建議,政府除了應向國際澄清台灣產品與中國產品的差異,且研擬相關法令與政策,落實稽查與管理,避免中國產品借殼「MIT」;對於轉單所可能衍生的效應,必須加強相關法令及案例宣導,提供廠商更多專業諮詢、創新策略、防範與因應措施;若受到他國調查或控訴時,政府應提供法律與各項協助(例如應訴評估、答辯問卷填寫、實地查證、聯合相關業者、及時申覆等);尤其,政府應重視並培育更多專業的反傾銷和國際經貿法人才,以因應日趨複雜的國際紛爭解決及經貿談判事務。 (作者為台灣青年智庫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