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蘇格蘭的「獨立」經濟學

◎許舜斌

蘇格蘭這兩天為了尋求獨立而舉辦公投,除了民族文化外,更代表著對於經濟背後的價值選擇。從蘇格蘭政府所提出的獨立指南跟經濟學家的分析,都清楚地顯示價值選擇與經濟形式是密不可分的。諷刺地,新自由主義仍然認為,經濟學是沒有價值選擇,透過純粹地追求自由市場,就能讓我們獲得經濟繁榮。而台灣兩大黨都也陷入這樣架構,讓我們台灣人失去了選擇價值的權利,因為我們沒有政治經濟學的概念。

9月18日,蘇格蘭舉辦獨立公投,這樣公投的動力不再單純依賴民族主義,更反映經濟政策是與政治選擇是直接關聯。在蘇格蘭政府所做的「蘇格蘭獨立指南」中,都在強調政治與經濟之間的關係;蘇格蘭追求獨立,是為了減少貧富差距跟更公平的社會。這也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martya Sen主張相符,他認為發展是無法脫離社會價值與人權,沒有人權與價值選擇不可能有真正經濟發展,因此他也在印度開始小規模地實施互助模式的經濟體系,用非自由市場的模式來解決經濟問題。這與台灣主流所接受新自由主義思維,認為「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是相反的。

從經濟學之父Adam Smith開始,受到科學的影響,許多經濟學家迷信有純粹的經濟學規律,認為透過供需法則所推演的自由市場概念,就如同科學定律,就能帶來人類文明的繁榮。這樣思維也延續到20世紀,美國總統雷根跟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所推行的新自由主義都認為自由市場可以解決經濟問題,政治不應該干涉經濟。但是,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西方社會開始檢討有純粹經濟學嗎?經濟問題只需要純粹數學模型就可以解決嗎?經濟制度不需要依賴國家政治嗎?蘇格蘭獨立追求更再挑戰這樣的思維。

台灣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對於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十分缺乏,不只是國民黨試圖切割經濟與價值選擇的關係,民進黨的經濟思維也停留在自由市場的概念之上,兩黨都認為最終都要開放市場,而導致的結果就是貧富差距更大,同時也失去了政治的自主性。

當我們還在被「鎖國、「小確幸」等概念所影響的同時,是無法減少貧富差距、追求公平社會的;因為經濟的追求是依賴價值選擇的,只有透過政治與價值選擇,才有辦法改善我們的經濟體制。因此,只有認知到政治經濟學,政治人物提出更多選擇,不再只有自由市場的選擇,我們才能追求台灣自己文化價值。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所碩士,CAT自主群成員: http://catbbutz.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