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校園變馬場 特教生「馬上治療」好興奮

YA!騎馬好好玩,雲林特殊教育學校學童馬術育樂營初體驗。(記者黃淑莉攝)

YA!騎馬好好玩,雲林特殊教育學校學童馬術育樂營初體驗。(記者黃淑莉攝)

2015/08/04 08:00

〔記者黃淑莉/斗南報導〕雲林特殊教育學校為讓學生過一個不一樣的暑假,把學校變成馬場,辦理馬術育樂營活動,身心障礙孩子利用坐或臥在馬背上,一方學習平衡,同時達到治療的功效。

雲林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張恭銘的小女兒為腦麻兒,十多年前,他與妻子得知馬術治療對心智障礙成效不錯,張恭銘學騎馬、養馬,後來更花了五十萬元買一匹馬自己養,女兒治療效果很好,張恭銘把馬帶到學校,讓學生也能體驗馬術治療。

雲林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林逸文表示,馬術治療或稱治療性騎馬,並非教導學童騎馬的技術,而是利用馬的律動及在馬背上設計一些治療活動,使身障者以坐姿或臥姿在馬背上學習與整合,最後達到改善身體系統的功能。

一般馬場並未提供馬術治療,加上費用也高,該校有許多弱勢孩子經濟壓力大,當張恭銘提出舉辦馬術育樂營計畫協助學生,獲林逸文及其他老師支持,除張恭銘自己養的馬,另獲新竹一家馬場支持出借五匹馬,促成這次全國首創的「馬術營」。

「不用怕,馬兒不會傷人,騎馬很好玩哦!」為期五天的馬術育樂營昨日開訓,大部分學生都是第一次騎馬,有人害怕不敢靠近,也有人好奇又興奮一直撫摸馬兒,經過專業教練指導,學生穿上騎馬裝備,學習如何上馬。

這次共有六匹「馬」老師,十八名學員全都是雲特的學生,為確保學生玩得開心及安全,工作人員共有二十多人;課程內容有基本騎馬訓練,還有餵馬、刷馬及馬房清理等。林逸文表示,這些課程有助於提昇孩子的平衡感及互動能力。

張恭銘說,並不是所有馬匹都可以用來做馬術治療,必須選擇溫馴、能邁大步的馬,且要有專業老師,由於馬步頻率與人的相似,身心障礙者坐在馬背上就像在走路,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平衡反應及肌肉控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