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火柴盒圖錄出版 看見50年前老日本

張良澤自掏腰包限量出版「日本火柴盒圖錄」。(記者劉婉君攝)

張良澤自掏腰包限量出版「日本火柴盒圖錄」。(記者劉婉君攝)

2015/04/06 06:00

〔記者劉婉君/麻豆報導〕「一支番仔火,不只能點亮夜空,也可照亮一個時代的回憶。」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名譽館長張良澤約五十年前赴日求學期間,花費四年收集上萬個當時日本各行各業的火柴盒,最近自掏腰包整理出版「日本火柴盒圖錄」,台、日版各限量五百本,藉由火柴盒上的圖文,可以一窺當時的日本政治與經濟。張良澤說,國內也曾有幾家火柴盒老店,希望該書可以拋磚引玉,鼓勵國人也能整理一本屬於台灣火柴盒的圖錄。

張良澤於一九六六年底赴日留學,當時因經濟能力不佳,於叔父在日本大阪經營的麻將店打工,清理環境,意外拾獲客人留下的各式各樣火柴盒,設計精美、內容多元的圖案,令他愛不釋手,連搭車上學途中也養成低頭的習慣,撿到火柴盒就是一天中最快樂的事,直到一九七○年返國,總計收了逾萬個火柴盒。

當時的火柴盒分為販賣品、非販賣品兩大類,在一碗最便宜的日本麵為五十圓的年代,一個火柴盒要價兩圓或五圓,並不便宜,張良澤表示,「日本火柴盒圖錄」最大的特色不是收錄的火柴盒數量,而是知道這些火柴盒的製造年份,類別涵蓋浮世繪、民謠、日本名城、官廳、金融、餐飲、觀光、娛樂等各行各業。張良澤說,從收錄的火柴盒上,可以看到其背後的歷史意義,才是這本圖錄最大的價值。每本圖錄都有一張藏書票,台灣版為紅色、限量五百本,日本版為黑色、限量五百本。

張良澤說,台南仁德曾有一家火柴盒工廠,如果相關人員也有意為台灣火柴盒出版圖錄,他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國人一起來,整合屬於台灣人自己的火柴盒圖錄。

圖錄內容依販賣品、非賣品及不同行業別系統分類。(記者劉婉君攝)

圖錄內容依販賣品、非賣品及不同行業別系統分類。(記者劉婉君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