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機未清洗就上路 最高罰6千

縣府提醒農民與代耕業者農耕機具須清洗再上路,避免污染道路。(記者林國賢攝)
〔記者林國賢/斗六報導〕耕耘機等農機具沾染泥土上路,沿途掉落泥塊,影響交通與環境;縣府昨提醒農民及代耕業者農耕機駛入道路前,須先清除車輪及機身上的泥土,否則將依空污法開罰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罰鍰,害人害己。
目前正值一期稻作末期,許多農民積極整田為二期稻作播種預作準備,田間產業道路經常可以看見農耕機具下田後,從田間夾帶大量土塊就直接開到馬路上,輪胎機身上沾上的泥土,沿路掉落,有時長達數公里,不僅破壞環境,又影響交通。
縣府農業處長張世忠表示,泥塊掉落馬路可能造成機車騎士輾過滑倒,或是車輛打滑,影響安全;而且土塊風乾後,經車輛反覆輾壓或強風吹刮,容易形成空氣中的揚塵,影響空氣品質,危害民眾健康。
縣環保局指出,農耕機具污染屬大面積且泥土黏性強之特性,所產生的粉塵也亦經由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引發氣喘及過敏等疾病,農民或代耕業者必須遵守先清洗再上路原則,避免影響環境。
污染道路導致車禍 恐吃官司
張世忠指出,依《廢棄物清理法》,農耕用機器在田間耕作後車輪未經清洗,附著污泥直接上路,致污染地面者,將處以一千二百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若造成車禍事故,還須負上民刑事責任,農民及代耕業者,務必清除農機污泥,以免害人害己。
林姓代耕業者表示,這幾年政府嚴格取締農耕機具污染道路,只要代耕農田有水源可供清理車身,都會先洗淨再上路,但如果沒有水源,就會比較麻煩,儘量用其他車輛把農耕機具載回家處理,只是有時候代耕農田相鄰,只好偷懶一下。
農怨清洗耗時 盼勸導就好
農民黃永茂說,農耕機具不像一般車輛,清洗相當耗時,農民種一季稻作賺不到多少錢,希望縣府、警政單位能高抬貴手,以勸導替代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