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做好壓力管理 避免健康受害

2015/05/18 06:00

文/柯俊銘

現今生活中,無論是誰都很難沒有壓力。壓力可能來自外在環境(例如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工作要求或社交關係等),也可能是個人內在使然(例如染上疾病、感官障礙或性格特質),當然更多的是內外在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我們一旦遭遇壓力,基於「戰鬥或逃跑」(fight-flight)反應的本能,體內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皮質素、交感神經素等荷爾蒙,這些激素會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糖上升與呼吸急促等,讓自己當下擁有「動能」去應付威脅。

正所謂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壓力的存在未必不好。專家指出,適當的壓力可以提高警覺心,激發創意和潛能,增進生產力,帶來優異的表現。比方說讓人努力贏得比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等。

然而,最怕的就是陷入長期、慢性的壓力中。持續的精神緊繃,身體連帶也會伴隨不適症狀,像是倦怠、頭疼、胸悶、胃痛、腹瀉、肌肉痠痛與月經失調等都很普遍。同時因免疫力變差,淋巴球對抗細菌的能力降低,患病機會大增。

以往研究發現,處於長期壓力的人易有嚴重情緒困擾,得到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精神疾病的風險較高。另外,其還與高血壓、心臟病、中風、消化性潰瘍、陽痿、不孕及癌症的產生有關,甚至被認為是俗稱「過勞死」的肇因。

有鑑於此,做好壓力管理,避免殃及身心健康,相信是每個現代人皆須關注的課題。一般的紓壓方式多元,對每個人的效果不同,故在選擇上採本身喜歡或習慣的就好,但切勿以物質濫用(如抽菸、喝酒、吸毒)或從事危險行為(如飆車、性濫交)來放鬆自己,這樣只會惹來更多麻煩。

必要時,尋求心理衛生專業的協助,藉由會談來探究真正的壓力來源,進而學習如何妥善處理。目前認知行為治療、正念減壓療法與生理回饋技術等都已在臨床證實有效,只要願意嘗試,持之以恆,應可擺脫壓力的危害。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