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青年勇赴車諾比 記錄核災倖存者悲歌

曾經歷二戰恐怖的85歲的老奶奶瑪麗亞,當年也親眼撞見車諾比核電廠爆炸後的橘紅色天空,身邊許多友人包含丈夫皆陸續過世,認為核災「比戰爭更恐怖」。(林龍吟攝、廖芸婕提供)

曾經歷二戰恐怖的85歲的老奶奶瑪麗亞,當年也親眼撞見車諾比核電廠爆炸後的橘紅色天空,身邊許多友人包含丈夫皆陸續過世,認為核災「比戰爭更恐怖」。(林龍吟攝、廖芸婕提供)

2014/12/09 06:0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核電災害「車諾比」事件已歷經廿八年歷史風塵。不少當年從車諾比撤離、歷經生離死別的白俄羅斯倖存者,竟不畏懼殘留的高輻射污染,毅然決然返回老鄉度過餘生。廿七歲的台灣青年廖芸婕、林龍吟兩人深受震撼,決定深入災區,記錄這段可能被遺忘的故事。

災難背後 還有很多生存上掙扎

廖芸婕、林龍吟是情侶,兩人看見國外報導,發現因為車諾比核災蹂躪,許多人年輕就被迫離鄉,家園從此劃入核災禁區。卻有年邁者不顧輻射威脅,挺著佝僂身影、躲避政府耳目,翻牆回到僅剩廢墟的老家,無聲無息入住,盼在家鄉度完餘生。

兩人動念想記錄這些想回到災區的人。廖芸婕說:「重點並不在於心態上反核或擁核,而是希望看到災難背後,還有很多生存上的掙扎。」

今年七月,兩人帶著輻射偵測儀,透過當地民間非營利組織NGO安排,深入白俄禁地,與當地人有了對話。有倖存者拿著孫女的照片述說核災造成的癌症奪走許多親友性命,兩人甚至遇見一九六○年代、由前蘇聯共黨總書記赫魯雪夫秘密派遣援助台灣的白俄羅斯老兵,他聽到台灣的名字,馬上說:「你們有地震。」

看著車諾比附近民眾吃著從高輻射土壤種出來的鮮豔蔓越莓,發現所剩無多的生命,面對輻射可能帶來的癌症威脅,似乎不再只有畏懼,還有認命;廖芸婕感慨:「這些人過世後,就不再被世人記起,故事也會消失!」

利用weReport募資 圓報導夢

兩人因此更決定加緊腳步留下紀錄,今年底二度出發要進行為期月餘的詳盡記錄,他們先利用「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及臉書集資,未來要將所有的採訪放上網路,讓車諾比事故可以流傳後世。

當地恐怕仍有高輻射的威脅,兩人意念堅定。廖芸婕表示,不是要談核電是非對錯,重點是記錄核災造成的矛盾與掙扎,希望激發人民反思,台灣這麼小,核電議題更需深思熟慮,也盼大家從國際議題反思故鄉。

或許有人認為台灣是鬼島,不滿意,直接離開就好,但其實人還是很難離開家鄉,廖芸婕說:「許多事並非理所當然,若看到當中的掙扎、矛盾及脆弱,思考便會更有彈性,才能找到最篤定的答案。」

台灣青年小檔案

姓名:廖芸婕

年齡:27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經歷:曾任日報記者,後當作家並出版《獨行在邊境》一書。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文章散見於媒體各專欄,關注於連結台灣本土的國際議題,有經營部落格「Borders:Alone She Travels」。

姓名:林龍吟

年齡:27

學歷:捷克FAMU影視學院導演藝術碩士、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經歷:擅長影像記錄,與廖芸婕一同遠赴非洲,製作《我們掙扎,築起家園》衣索匹亞攝影專題,另有獨立短片製作。

(記者吳柏軒)

遠赴白俄羅斯的廖芸婕、林龍吟,帶著輻射檢測儀器,在一處乳牛牧場,卻發現其輻射數值為首都50多倍,顯見車諾比核災所造成的影響至今仍殘留。(林龍吟攝、廖芸婕提供)

遠赴白俄羅斯的廖芸婕、林龍吟,帶著輻射檢測儀器,在一處乳牛牧場,卻發現其輻射數值為首都50多倍,顯見車諾比核災所造成的影響至今仍殘留。(林龍吟攝、廖芸婕提供)

林龍吟畢業於政治大學外交系。(廖芸婕提供)

林龍吟畢業於政治大學外交系。(廖芸婕提供)

廖芸婕,對新聞與紀錄懷抱滿腔熱血。(林龍吟攝、廖芸婕提供)

廖芸婕,對新聞與紀錄懷抱滿腔熱血。(林龍吟攝、廖芸婕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