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訪】主婦聯盟常務監事陳曼麗︰餿油踐踏底線 江8點難安民心

衛福部長邱文達任內重大食安事件及補破網措施

衛福部長邱文達任內重大食安事件及補破網措施

2014/09/29 06:00

記者黃以敬/專訪

食安事件一件接一件,行政院祭出「江八點」改善措施,再次宣示要修法提高刑責至無期徒刑、行政罰鍰最高破兩億,但主婦聯盟常務監事陳曼麗憂心指出,關鍵問題是,恐怕還是查不到、罰不到。

她說,目前政府改善措施大多只是裝新瓶的舊酒,跨部會食安會報一年只開兩次,欠缺跨部會統整及具體執行方案,食品雲、食品登記追蹤制度則緩不濟急,恐怕還是無法預防及遏止下一次的食安風暴。

政府食安管理標準 太簡略低階

Q:衛福部長邱文達任內就爆五件食安事件,如今更有餿水油混入食品,民眾如何看?

A:民眾的容忍是有底線的,食品與非食品分際不能跨過。過去起雲劑事件是業者在飲料放添加劑,大統假油則是把不能有葉綠素銅的油賣給民眾。這次餿水油事件則是所有食安問題「集大成」全爆發,把豬都不吃的廢棄物給人吃,甚至進口工業廢油也混入食品,惡質到難以想像。

更嚴重的是,不良業者對食品與廢棄物、工業原料的混用,簡單就矇騙達到目前食品檢驗標準,食安管理等於虛設破功。政府對食品的管理標準,根本太過簡略、低階,讓民眾失去信心。

死守最低標準 驗不出就管不了

Q:每遇食安事件,政府就修法提高罰責,足以遏阻黑心食品嗎?

A:政府有做總比沒做好,我們還是希望政府抓到違規業者重罰,殺雞儆猴。

但最大問題還是,抓得到嗎?罰得到嗎?這次油商來源被明確查到是餿廢油,政府官員及學者卻還檢驗背書強冠的市售油品符合食品標準,這樣的檢驗水準,未來恐怕還是抓不到違法食品。

執行力更是問題,這次地方政府查不破地下工廠、環保單位查不到廢油流向、經濟部及海關查不出進口工業油進入食品廠,政府說要加強稽查,可信嗎?

而且政府說的罰責常是雷聲大雨點小,政府說起雲劑、假油廢油對人體無傷,偏袒對業者有利,法官能判重刑嗎?上次大統假油也爆出一罪不兩罰、千萬行政罰鍰被撤。這次修法又說不溯及既往。等於是政府被自己法令綁死,更別說衛福部及法務部等部會互相打臉。

地下工廠漏洞 建立全國稽查網

Q:行政院院長提出「江八點」,可解決問題?

A:政府每次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這次餿水油事件,犯案手法及共犯範圍早已超越目前食品法規及衛福部管理能力,卻可看出各部會是「各自為政」,且都有「怠忽職守」。

廢棄物主管單位是環保署,但對廢食用油數量、去向不知,明知九成廢油未納管,卻無作為。衛福部則死守最低階標準,食品驗不出就管不了。

經濟部更把製造加工廠及進口工業原料等放任業者自理,食品GMP明顯是「商商相護」,頂新集團就是GMP理事長,卻在大統假油及餿水油連兩次出包,這種號稱頂級大廠,應有頂尖檢驗技術設備,卻對油品無法辨識問題或追溯料源,跟強冠號稱不知香港原料來自廢油有何不同。

「江八點」大多只針對看得到及媒體報導的問題去補救。GMP認證有問題,就改推精進GHP;油品三級管理也是新瓶裝舊酒,還是依賴業者自管;檢舉獎金低,就加錢且設員工「窩裡反」獎金,但仍無法達到對檢舉者「安家」及「保護」功能。

食安涉及問題明顯是跨部會的,須有清楚執行方案。從廢棄物處理、再利用,到食品及工業原料分流管理,食品製造從上游原料到下游檢驗稽查;還有全國幾萬家工廠的管理,涉及中央及地方分工合作,不能只管六十%品牌大廠就以為及格,對剩下的地下工廠就視而不見,必須全國建立稽查網。

目前卻還看不到系統性規劃藍圖及具體方案,也需要更高層的統整領導。有人寄望行政院副院長當主席的「食安會報」能主導,但食安會報一年只開兩次會,跨部會功能沒發揮,且許多討論構想執行很慢,緩不濟急。

設立補償基金 進行調查研究

Q:儘管政府看似大動作要補救,但業界卻不斷警告還有其他危機,問題出在哪?

A:這次餿水油事件爆發,中央沒有任何官員負責下台,馬總統及衛福部長還自詡危機處理及商品下架速度比以前好,讓人啼笑皆非。

消費者的擔心確實普遍存在。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就擔心「有機食品」會是下一個未爆彈;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則買到驗出河川海洋污染的「重金屬魚」;主婦聯盟更早就警告,台灣環境破壞及種植畜養錯誤,早對食品造成諸多污染。

「戴奧辛鴨」絕不是鴨子去吃戴奧辛,是事業廢棄物亂丟污染土壤河川,導致食物鏈充滿重金屬威脅;「綠牡蠣」則是田地累積農藥被河川帶到海口。除了原始食材遭環境污染,市面上許多加工製造越複雜的食品,危機通常也更大。例如泡麵,過去民眾擔心麵條有防腐劑可能致癌,怎知調味包中竟有許多人工調味料,甚或餿水油危險。

人類對環境的污染及對食品製造的底線踐踏,都反撲回來了,但政府看來是沒能力消除這種食安風暴。

Q:建議消費者如何自保?政府應如何保障全民?

A:民眾調整飲食習慣,盡量選擇可看到原貌的食材,例如新鮮蔬果、魚肉,風險性可能比重重加工、看不出內容物原貌的加工食品低,而且可以多對業者施壓,監看成分標示,對於把關不嚴廠家也要抵制、不消費。

其實消費者團體一直希望建立食品受害者補償基金,但政府及業者怕一開例就賠不完而反對。目前求償須具體證實食品與健康損害的關聯性,但消費者不會長期記錄飲食習慣與身體變化,且許多食品傷害是很在地性的,未必有國內外病理研究資料可引用,消費者要提告求償,真的很困難。

甚至一九七九年米糠油多氯聯苯事件,就算已證實油品造成受害民眾皮膚病變及免疫系統失調,受害者也沒得到補償,只有一張「油卡」,接受醫療可獲部分減免,這公平嗎?

政府應在食安基金中,就算不能直接補償,也應撥款多做食品與民眾健康或病害的流行病學等調查研究。這一代民眾就算不能獲補償,未來民眾可知道兇手在哪裡。

政府更應廣徵民意去做政策補網及改善,不要只坐在辦公室看簡報資料擬政策,反覆拿出江八點、江十點的老招,民眾還是無法安心的吃。

專訪主婦聯盟常務監事陳曼麗。(記者廖振輝攝)

專訪主婦聯盟常務監事陳曼麗。(記者廖振輝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