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與土地》淡水香草味 老街新故事/蔡以倫復刻阿嬤農活

蔡以倫種植香草,復刻阿嬤的農業生活。(記者鍾麗華攝)

蔡以倫種植香草,復刻阿嬤的農業生活。(記者鍾麗華攝)

2012/09/30 06:00

記者鍾麗華/專訪

「一條老街、一間街屋,牽繫著三個世代的人生。祖先從田庄到老街,再從老街回到田庄,現在我把田庄的香草味道注入老街,讓你聞到三代相承的芬芳…。」淡水「香草街屋」主人蔡以倫用說故事的方式,向遊客介紹他栽種的香草。

在熙來攘往的淡水老街,沿著媽祖廟「福佑宮」旁拾級而上,坐落於重建街的一棟八十五年歷史紅磚古厝,是新北市政府指定的「市定古蹟」,也是蔡以倫「故事行銷」香草的起點。

「大家以為淡水的老街是中正路及公明街,其實最老的老街是『重建街』,過去北海岸、三芝一帶的海產、山產,都挑到這裡賣,這條老街從繁華走向沒落,差點因道路拓寬工程而失去古風。」蔡以倫站在街道、眺望淡水河,領著遊客走入故事的場景。

七十五年前,蔡以倫的阿嬤每天挑著裝滿地瓜的扁擔,從山上徒步走到重建街販售,辛苦攢錢,在這裡買房。如今,循著阿嬤腳步,他把在下圭柔山蔡家村種植的香草帶到重建街上,復刻阿嬤時代的農業生活,阿嬤留下的老街屋也改裝成「香草街屋」。

中年轉業失敗 返鄉務農開啟人生新頁

「愛說故事」的蔡以倫返鄉務農才四年,他原是媒體人,中年轉業投入中國的印刷市場,結果鎩羽而歸。回到淡水老家,正猶豫著自己的下一步,七十歲的叔公看他整天無所事事,教他種些東西,沒想到第一次下田,卻把藥草誤當成蔬菜。

「從小在台北市區長大,沒有玩過泥土,連在家中窗台『拈花惹草』的經驗都沒有。」但蔡以倫說,在人生最低潮時,接觸這些花花草草,反而喚起沉睡已久的心靈;因為對土地的憧憬與想像,決定讓人生從香草重新出發。

為學習栽種香草,蔡以倫特地到台東農改場上了一個月的香草課程,結識許多香草同好,還到文化大學上園藝治療課程。不過,淡水海風大,且冬季嚴寒、夏天酷熱,剛開始時香草奄奄一息,讓他一度懷疑,「淡水適不適合種香草?」找來專家解惑,才知道問題不在淡水氣候,而是他還不夠專精。

蔡以倫勤上國外網站查英文資料,努力突破氣候與病蟲害問題,四年內嘗試種植上百種的香草,找出適地品種。現在秋季正是香草種植季節,他以友善耕作方式,種下芳香萬壽菊、檸檬香蜂草、甜菊等二十餘種香草;還在自家屋頂育苗,種植的香草以茶飲為主。

蔡以倫坦承,過去生產的香草只敢拿來與朋友分享,或是在機構的園遊會義賣,直到去年「香草街屋」開幕後,他才推出自己製作的香草茶包,並到農民市集販售;日前在淡水捷運站前的農民市集設攤,獲得楊儒門注意,說不定以後能固定在天母農學園販售。

只因阿嬤留下的老街屋,蔡以倫得以在香草街屋教民眾種花草、泡香草茶、彩繪香草茶杯,也到淡水文化國小開課,還參與社區報,領著尋幽訪古的遊客做文化導覽。

蔡以倫用香草連結淡水的歷史、嗅覺、味蕾,以文創結合農業,為淡水老街注入新的味道。

蔡以倫把阿嬤留下的老街屋改裝成「香草街屋」,還是新北市的市定古蹟。(記者鍾麗華攝)

蔡以倫把阿嬤留下的老街屋改裝成「香草街屋」,還是新北市的市定古蹟。(記者鍾麗華攝)

蔡以倫經常為淡水做古蹟導覽,希望為老街注入新味道。(記者鍾麗華攝)

蔡以倫經常為淡水做古蹟導覽,希望為老街注入新味道。(記者鍾麗華攝)

蔡以倫也自己育香草的小苗。(記者鍾麗華攝)

蔡以倫也自己育香草的小苗。(記者鍾麗華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