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生病失聰 創新手法助重回有聲世界

2018/01/30 06:00

▲王懋哲醫師(右)說明電子耳原理。(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黃先生戴上電子耳後,成功重回有聲世界。(記者林惠琴攝)

41歲的黃先生,高中時期罹患少見的嗜伊紅性慢性中耳炎合併乳突炎及珍珠瘤,反覆發炎造成聽力大幅度下降,必須仰賴助聽器,大約6年前病情更是急轉直下,雙耳聽力幾乎完全喪失,所幸經台北榮總醫療團隊創新結合手術與人工電子耳療程,讓他成功重回有聲世界。

▲黃生先(右2)感謝北榮醫療團隊救治,讓他重回有聲世界。( 記者林惠琴攝)

嗜伊紅性慢性中耳炎作怪

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醫師王懋哲表示,嗜伊紅性慢性中耳炎合併乳突炎及珍珠瘤,是臨床上非常棘手的慢性中耳炎,與身體某種過敏反應有關,症狀為高黏稠性耳漏、中耳及乳突腔長滿肉芽組織,且通常伴有鼻息肉與哮喘病史。

王懋哲指出,情況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類固醇治療,但因中耳及乳突內高黏滯性的分泌物與肉芽叢生,容易合併細菌感染,也必須輔以抗生素治療。一旦感染(例如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抗藥性較強的細菌),病況會好好壞壞,可能多次手術仍難以根除病灶。

王懋哲解釋,反覆發炎不只會破壞耳膜、中耳聽小骨鏈的結構,導致聽力傳導變差,細菌毒素也會破壞內耳聽覺與平衡器官。

王懋哲強調,黃先生因為此症造成耳朵持續流膿,若在這種狀況植入人工電子耳,有引發腦膜炎的風險,恐危及生命,加上患者過去已接受多次耳朵手術,中耳結構已改變,萬一未處置妥當,可能導致人工電子耳的電極外漏,將無法達成應有效果。

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主任蕭安穗表示,醫療團隊經討論後,規劃兩階段創新手法治療,第一階段先利用手術將中耳與乳突腔長久發炎的黏膜、肉芽組織徹底切除,使其變成非流膿耳,半年後再執行第二階段、安排植入人工電子耳,由於恢復順利,黃先生在失聰2年半、失業3年後再次聽到聲音。

先手術再植入人工電子耳

黃先生說,在脫離只能用文字溝通的日子、重新聽得見以後,成功在中央大學找到一份工作,甚至考取該校電機研究所博士班,希望投入改善人工電子耳限制的研發技術,讓更多人自己一樣的人,都能夠聽見聲音。

王懋哲建議,普通慢性中耳炎經手術聽力多半可部分或全部恢復,但若患者年紀較長已有老年性聽損,或是先前發炎太久導致內耳聽覺功能減損,手術輔助恢復聽力有限,可考慮配戴助聽器,雙耳嚴重聽力損失且助聽器使用效果不佳,則可進一步考慮人工電子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